相关标签: | [中日关系] |
1964年4月,朱德(左一)与来访的日本政治家松村谦三(右二)一起观赏兰花。
日本政治家穿针引线 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明代诗人张羽的五言绝句《咏兰花》确实抓住了兰花的特征:花朵不大,也不问是否有人赞赏,却默默地散发着幽香。正是由于兰花的这种特点,它一直被中日两国的文人墨客所钟爱。上世纪60年代,小小的兰花更是成了中日之间沟通的桥梁,一次巧妙的“兰花外交”成功地促成了两国间的重要贸易,为日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日贸易遭遇难题,“兰花代表团”带着重要任务访日
1963年4月的一天深夜,中国对日工作负责人廖承志家里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当他拿起电话,话筒中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对方正是廖承志的大学校友、日本著名政治家松村谦三。松村在电话中寒暄了两句,突然提出他要以日本爱兰会会长的身份,邀请中国迅速派一个兰花代表团访问日本。这个请求顿时令廖承志感到有些奇怪。要知道,松村是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内三木─松村派的领袖之一,在政坛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他为何如此急促地要中国派兰花代表团访日呢?
放下电话后,廖承志立刻向周恩来总理报告了情况。两人经过分析,认为松村的请求与当时两国贸易面临的困境有很大关系。松村是日本国内力主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政治家。这位刚直坦荡的老人自幼沉浸于汉学研究,最喜爱兰花,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日本投降后,松村曾带头反对岸信介内阁的亲美反华政策。在1959年和1962年,松村不顾党内压力和美国的威胁,两次率团访华,与周恩来总理达成以渐进的方式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共识。访华期间,两国签署了《LT贸易备忘录》,同意在东京和北京互设常驻办事处并实现互派记者,开创了著名的“备忘录贸易”。
然而在落实备忘录贸易的过程中,却出现了种种困难。先是日本政府迟迟不肯批准向中国出口维尼纶成套设备,接着两国互设代表处也遇到了阻力,而来自美国和台湾方面的压力更让当时的池田勇人内阁对备忘录贸易产生了畏难情绪。形势的转变令松村焦急万分,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邀请中国派兰花代表团访日,与日本政府进行谈判,打破当前的僵局。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因为松村谦三爱兰花是众人皆知的,在访华期间他曾与朱德讨论过养兰心得,因此以交流兰花的名义邀请中国代表团访日可以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在得知了松村的真意后,周总理和廖承志决定立刻派代表团赴日,商讨两国贸易和设立常设机构问题,并希望借机实现交换记者。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相关新闻
作者:
王俊彦
编辑: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