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的鄂温克草原
2008年09月02日 17:36 】 【打印


成立于1958年的鄂温克族自治旗是我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西麓、呼伦贝尔大草原东南部,由鄂温克、蒙古、汉、达斡尔等21个民族组成,总人口14.5万,土地总面积1.91万平方公里。辖4个镇、2个苏木、1个民族乡,共有44个嘎查。自治旗境内有华能伊敏煤电公司,大雁煤业公司,红花尔基林业局三大国有大中型企业。

自治旗成立之初,全旗总人口仅10535人,其中鄂温克族2558人。畜牧业正从原始畜牧业向建设养畜畜牧业初级阶段过渡,牲畜头数为14万余头(只),工业仅有皮毛、被服、木器等几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经过五十年的风雨历程、五十年发展巨变,自治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2005年进入全国西部百强县的行列。目前,自治旗又提出创建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综合实力第一县的新目标,着力实施牧业立旗、工业富旗、生态兴旗、文化名旗、旅游强旗战略,促进工业化、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三化"互动,全面构筑能源重化工三大板块基地,全力推进生态保护建设、旅游、文化等三项重点工作,努力形成煤炭、电力、煤化工、绿色食品加工、旅游业"五大产业集群",举全旗之力打造实力鄂温克,发展活力鄂温克、建设生态鄂温克、创建平安鄂温克,构建和谐鄂温克。

鄂温克草原水草丰美,可利用草场面积为11803.3平方公里,是天然大牧场。地上资源有森林、优质天然牧草和芦苇,林地面积4642平方公里,有全国最大的樟子松林基地。天然芦苇塘面积达72万亩。地下资源极为丰富,煤炭储量在百亿吨以上。

在发展中,鄂温克旗立足自身实际,提出"主攻牧业产业,依托科技教育,服务煤电企业,发展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综合实力"的建设方针,确定了以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为主导,创建能源重化工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畜牧业产业化,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发展思路。在短短的几年里,为"牧业工业化、牧区城镇化、牧民知识化、整体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2007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33.4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7.8亿元,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自治旗县域经济竞争力在全国排位跃升至402位,在西部百强县排位跃升至60位,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排位跃升至第二位。全旗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控制到89万头(只),鲜奶产量达18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742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738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境内有301国道、滨洲铁路、海伊公路、海伊铁路等多条交通干线。城镇牧区交通、通讯网络已经形成。全旗7个苏木乡镇全部通电,并开通了程控电话。基础设施的加强,使生产和生活条件、投资环境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鄂温克旗深入实施工业强旗战略,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工业园区为依托,促进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加快培育优势产业,积极构筑工业产业集群,全旗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发展。2007年全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7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1亿元。同时在发展新型工业化中走循环经济的路子,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国家重点煤电联营企业伊敏煤电公司煤、水、灰科学循环利用使该企业2005年两台机组单位燃烧成本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了生态。大雁矿业集团煤矸石空心砖厂利用煤矸石生产多孔砖、空心砖等产品,每年可节约标煤6000吨,消耗煤矸石17万吨,2006年创产值近千万元。

在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鄂温克旗充分利用特色优势,确立了"乳、肉、草、薯"农牧业产业化四大主导产业,并采取政策调动、投入驱动、科技推动等措施,形成了符合资源特点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畜产品生产基地。基地以引进和培养龙头企业并促进其带动作用为目标,以特色、优质、绿色为方向,不断加大建设力度,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几年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措施,先后引进和培育了光明、东来顺、天冉、绿祥、金地、茂源、大地等乳肉草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全旗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8户。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当地畜产品基地建设和广大牧民的生产积极性,乳业生产快速增长,目前,全旗可繁母牛头数达到6.53万头,奶牛头数发展到8.5万头,产奶牛头数达4.95万,奶业从业户数发展到5000多户。马铃薯种植业取得新突破,鹤声薯业种植面积达3.77万亩。目前鹤声薯业产品出口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销售到全国14个省区的20多个地方。

龙头企业带动的直接结果是产业化发展的加快。"80公里奶牛带"重点扶持发展集人、草、畜三配套的专业户、专业小区,现已建起奶牛场100多个,奶牛小区11个,从事奶业生产的牧民达1.5万余人,形成了全旗奶牛优良品种带、优质牧草带、科学经营带、牧民致富带,成为自治旗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主要奶源基地。在城郊型、牧区型规模经营户中培养巴彦托海奶牛小区、新科牧场等畜牧业产业化建设典型。通过典型引路和舆论引导,带动了广大牧民群众科学养畜的积极性。同时,加快建设和发展各类协会作用,先后成立了巴彦托海嘎查奶牛协会、伊敏河镇奶牛协会等牧民联合型、科技服务型和股份制型合作经济组织,目前,龙头加基地、基地加协会、协会连农户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

鄂温克旗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2007年全年完成退耕14万亩,治理流动沙地3万亩,草原建设87万亩,禁牧80万亩,休牧880万亩。

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全旗文明程度。结合"北疆万里文明大通道"建设工程,以创建文明城镇、文明苏木(嘎查)、文明行业为载体,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评比活动,涵盖了社区、嘎查、行业、单位和广大居牧民,全方位推进了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科技、卫生、文化等部门还通过开展"三下乡"、"五送"和"六进社区"等活动,帮助和引导居牧民群众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大力推进企地共建和军警民共建工作,通过经常性组织开展"双拥"和共建活动,各族人民与驻旗大企业、驻军部队官兵"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双拥和共建工作连创佳绩。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同时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集中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正确、妥善地化解矛盾。全面推进依法治旗进程,近几年先后制定颁布实施了《鄂温克族自治旗自治条例》、《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教育条例》等八个单行条例,有力地推进了依法治旗进程。

鄂温克旗境内有21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独特、浩瀚、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使鄂温克大地蕴藏了浓厚的民族特色文化。鄂温克旗积极挖掘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推出了一系列展现民族文化的品牌,激发各民族发扬传承民族文化的热情,一批展现自治旗民族风情和民间文化的品牌团体鄂温克服饰表演队、布里亚特蒙古族服饰队和布里亚特牧民合唱团强势崛起,多次参加国内外比赛和交流活动。五个苏木乡镇成立先后建起了名人陈列馆、布里亚特民俗博物馆、达斡尔民俗博物馆、森林博物馆等乡级博物馆。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丰富和发展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同时每年举办"鄂温克瑟宾节暨赛牛大会"、"内蒙古冬季那达慕暨鄂温克冰雪旅游节"、"敖包相会国际情歌节"、"马文化节"、"伊敏河之夏文艺汇演"等活动,这些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也逐渐成为自治旗民族特色文化品牌。随着全旗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鄂温克旗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2002年被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全区民间歌舞艺术之乡"。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燕侨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