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马钧是何人,为何说他改造绫机为中国家庭手工业织布机奠定了基础?


来源:季我努学社

作者:任虎,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提起丝织品,大多数人都会首先想到“绫罗绸缎”,而“绫”既然排在第一位,自然有其独特的价值。“绫”有“素绫”和“花绫”之区别,而“花绫”较“素绫”更为精美,《释名》所载“绫者,其文望之似冰凌之理也”,主要就是指的“花绫”。“绫”起源颇早,疑为周初姜子牙所作的《六韬》中就提到“桀纣之时,妇女坐以文绮之席,衣以绫纨之衣”,其精致华美可想而知,但显然“绫”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实际上,这种制作精美、穿戴舒适的丝织品之所以珍贵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作为“软黄金”的蚕丝的昂贵,更重要的是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落后,深刻诠释了“物以稀为贵”。


null


在东汉以前,制作绫织物的机器十分的繁琐与笨重。为满足提花的综数,往往需要通过增加绫机的“蹑”(即脚踏操控板)来实现。正如晋傅玄所说,旧式的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更有的一百余蹑。这种繁琐而笨重的绫机,织出一匹绫的时间往往动辄需要数月时间,不仅需要占用大量的织工劳动力,同时也限制了绫的生产效率。


null


织绫机

直到三国魏时博士、给事中马钧改良了织绫机,绫织业的生产力才得到革命性的发展,绫织品更为丰富,也更日益社会化。马钧将传统动辄五十蹑、六十蹑乃至百余蹑的旧式绫机,统一改为十二蹑。这次改进不仅将生产过程简化,生产速度提升了四至五倍,使得过去往往动辄数月才能完成一匹的绫布,在改良后仅仅需要不到一月乃至十余天就能完成;同时还使得织造的提花纹样更为独特,可操作的种类更为丰富,改良后的绫织品因其独特的提花,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


null


马钧改良绫机具有相当大的社会意义,大大解放了绫织业的生产力,提升了生产技术,此后不断的改良和应用,为“绫盛于唐”创造了必要的生产技术基础。绫不仅成为官员服饰的主要原料,而且更成为社会中广受欢迎的丝织品。正如白居易在《杭州春望》所描绘的那样,“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酤洒趁梨花”。这奠定了“绫”在传统丝织品中的魁首地位,更逐渐形成了以地域为名的绫织品,如青州之仙文绫、润州之方棊水波绫、遂州之樗蒲绫等等,直至今日仍有相当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东汉】刘熙:《释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2、【唐】欧阳询撰:《艺文类聚》,卷六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3、曹胜高、安娜译注:《六韬》,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4、【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5、【晋】傅玄:《马钧传》,【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

6、【唐】白居易:《杭州春望》。

7、吕思勉:《三国史话》,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年。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赵培文

欢迎订阅季我努沙龙!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泡泡直播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泡泡直播

X 泡泡直播

泡泡直播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