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何应钦头天接受冈村宁次投降 次日就找冈村谈合作


来源:凤凰网历史

这一起“太过宽容”的细节设计,都可以在后来的历史中找到原因,举个简单的例子,9日上午签的字,到了10日,何应钦就找到冈村宁次谈合作了。

核心提示:这一起“太过宽容”的细节设计,都可以在后来的历史中找到原因,举个简单的例子,9日上午签的字,到了10日,何应钦就找到冈村宁次谈合作了。

油画,日本向中国投降现场的再创作 资料图

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飞春读传,原题:冈村宁次回忆投降签字:4个字评价中方点头回礼

这是一场举世瞩目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在一个特别挑选的三九良辰时刻,中国南京黄埔路陆军总部前进指挥所内举行受降仪式。不过,现场中方一个点头细节惹来争议,当场就有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了。

当日,签字的主要内容是,日本军方代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陆军大将冈村宁次,在降书上签字盖章,代表日本天皇向中国投降。根据双方事前商定好的细节,冈村宁次和他的参谋长等人从进场到签字,需要向中方敬礼3次,分别是:

①进场落座前;

②向中方取降书时;

③签字后送给中方手中时;

双方约定,此3次日方敬礼,中方均不必回礼,而在签字仪式结束后,日方退场时,双方可以相互点头回礼。

这看似很小的礼节,蕴含丰富的信息:签字过程是日本投降的象征,中国作为战胜国,是来接受失败者服输礼数的,所以前3个日本鞠躬行礼,中方不可回礼。而在签字后,双方又是一种脱离了胜败高低的外交关系了,所以礼尚往来,回礼是一种外交礼仪。

但在这个细节中,中方出了一点不当的回礼:前两个日方鞠躬敬礼没有问题,但在日方进行第三次鞠躬时,接受降书的何应钦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对日方进行了点头回礼。

当时,会场变有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西方记者在报道中认为中方代表站起来答礼是“失当”的。

对此,冈村宁次也感到很意外,用“东方道德”4字赞美了何应钦的举动。他在晚年回忆录中说:“看到我这位老朋友的温厚品格,不禁想到这毕竟是东方道德!”

根据台湾已故大师李敖的研究,此次本该中国人扬眉吐气的签字仪式,却令人遗憾地出现了3点失误:

1.未交军刀

冈村宁次作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名为投降,却没有交出来象征作战指挥的武士刀。

众所周知,日军投降的象征性动作,就是把自己的刀交给对方,以示缴械投降。此次冈村宁次没有带刀上场,也是事前的约定。

2.人物不对等

收降书的中方最高代表,是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但交降书的却不是最高军官冈村宁次,而是他的参谋长,小林浅三郎。此时,冈村宁次正在日方签字的桌子后面稳稳坐着,而中国的代表是起身站着的。

一站一坐,完全弄颠倒了。

3.点头回礼

李敖称,中方受降,比日方投降的人弯腰角度还要大,对方是一个战败的日本的少将,这样子弯腰,胸襟太过宽容了。

不过,这一起“太过宽容”的细节设计,都可以在后来的历史中找到原因,举个简单的例子,9日上午签的字,到了10日,何应钦就找到冈村宁次谈合作了。(史料参考:《冈村宁次回忆录》等)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