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一种说法(21)黄俊杰:心灵迷失了该怎么办?


来源:凤凰网国学

所谓“仁”的含意,经由孔子的一个大的翻转,把他扩充为人内在的精神自觉,及其形之于外在的具体作为。孔子对人性,那种无限向上的内在潜力,完全加以肯定。在亚洲传统思想中,儒家的精神核心,正是以心的觉醒为基础,那么究竟有哪些具体而为的修心方法,仍可做为我们安顿身心的指南呢?

编者按:“我们的民族性里面,为什么温柔敦厚的部分常常不见了?在没有读书之前,一个人应该做到什么?你对生命状态与生活方式的看法是否通透?”当我们在生活中经受不同的困惑与迷茫,面对生命里或宏大或细碎的命题,儒学可以成为我们赖以汲取力量与信念的重要源泉吗?“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们在现代社会“寒耕暑耘”,反刍古代中国的传统经典与思想,又能否在绵长的时间里得到一份安身立命的生活态度和正见思维呢?

凤凰网国学联合台湾大爱电视台,特约推出《一种说法》系列短视频专栏。薛仁明、马叔礼、黄俊杰三位知名台湾学者将课堂讲台“搬出象牙塔”,在平凡百姓的食衣住行中、在台湾清丽的人文风景间开讲,用睿智的言语、平实的记录,从庶民生活里开启一种解读儒学的新视角。

21世纪是全球化与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身处于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与重组之中,也站在人性、法律、道德和多元价值的交会口。想要在这个紊乱的世代,找到个体生命的意义,自我觉醒的能力,成为首要条件。在亚洲传统思想中,儒家的精神核心,正是以心的觉醒为基础,那么究竟有哪些具体而为的修心方法,仍可做为我们安顿身心的指南呢?

北宋的史学家司马光,也就是资治通鉴的最主要的编纂者就说,我们的心,顷刻之间升天沉渊。人的心一秒之中,顷刻之间就升天沉渊,沉到很深的海底。特别佛教来华以后,这个心的难以掌握性啊,这个中国文化人士,有了更深的警觉。

《论语·里仁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那么儒家对这个心,能否被我们的自我所掌控,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们要先从在儒家的思想传统里面,什么是自我这个问题讲起。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中,自我的存在的样态,有几个不同的层次。举例来讲,我们首先是做为一个动物,那么于是我们有生理的需求,有心理的需求,这是这个做为一个形体的自我。那么,第二层次,比如说,我们不满意每天只是吃饭睡觉,我们还需要从事各种认知活动,从事学习活动,来扩大我们对他者,以及对世界的理解,这可以说是一个认知的自我。那么,另外,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生命力,有他的生命感,那么他人的存在,有他的美学的或情意的面向。

可是在以上这三种层次之外,孔子特别注重,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体现一种价值理念,人是具有价值自觉能力的一种存在;孔子特别注重的是,那个道德的自我这个面向。那么,孔子讲这个自我啊,他给我们最重要的一个启示,是说世界的转化,是开始于自我的转化,是说我们要化小人为君子。这个君子,这个名词,我们知道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普遍的被使用。

节录《诗经˙草虫》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未见君子,忧心惙惙;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在诗经这部经典里面,君子基本上是指一种社会地位,例如:国君之子;例如:丈夫;例如:情人。我们看到诗经里面一些情歌:不见君子,我心忧忧。在孔子之前的君子,这个名词基本上是指一种地位,一种社会的地位。但是到了论语里面,孔子对君子的含意,完成了一个巨大的翻转,而是指经过你的努力,艰困的精神的努力,而使你自己成为一个成德的、完美的人格,谓之君子。

《论语·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那如何成为君子呢?孔子给我们至少两个建议,第一个就是要学习。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当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时候,他已经建立了一个追求悦乐为目标的教育哲学。可是我们也必须要注意,孔子所谓的学,是指成德之学,不是学习各种技术。那要学什么呢?要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仁者。

所谓仁的含意,经由孔子的一个大的翻转,把他扩充为人内在的精神自觉,及其形之于外在的具体作为。孔子对人性,那种无限向上的内在潜力,完全加以肯定。那到了孟子,就提出性善论,更夯实了孔子的人性观的理论基础。

《论语·颜渊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肯定人的自我,是意志方向的决定者,因此人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他自主决定的。在颜渊第一章,颜渊问仁,那么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然后最后他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你除了学习之外,孔子接着强调,你要这个规范、你的自我,回归到文化的、社会的礼仪规范,这样啊,就是一个为仁的一个方法。

颜渊还说:那请问老师,如何实践?就是仁,实践那个仁的具体的切入点是什么呢?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的实践不能离开礼,如果说仁是抽象的一种德行,那他一定要表现在具体的礼仪,这个行为上面。所以从以上来看,这个人的自我,他是价值意志的决定者;那么,经由自我的转化,孔子很乐观的说,人可以做自己的心的主人。

主讲人简介:

黄俊杰,现任台湾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文哲所学术咨询委员、台湾通识教育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台大讲座教授兼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研究领域为东亚思想史。

注:本文及视频为大爱电视《一种说法》提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期节目原标题为《一种说法 黄俊杰:心的主人》。

【专栏荐读】

一种说法(1)薛仁明:厨房菜市皆有儒家真精神

一种说法(2)马叔礼:懂得存钱 为何不懂存智慧?

一种说法(3)黄俊杰:叩问孔子 如何改变世界?

一种说法(4)薛仁明:我们在玩乐上不如古人

一种说法(5)马叔礼:读书前应该学的事

一种说法(6)黄俊杰:强者应该记住的一句话

一种说法(7)薛仁明:儒家最大的志向不是从政

一种说法(8)马叔礼:慈悲之人切勿走上这条歧途

一种说法(9)黄俊杰:21世纪的精神原乡何在

一种说法(10)薛仁明:理想无法实现时怎么办?

一种说法(11)马叔礼:孔子在这事上为何说话不算数

一种说法(12)黄俊杰:孔孟为何都强调文化认同?

一种说法(13)薛仁明:在孔子心中 这个字可用一辈子

一种说法(14)马叔礼:霸王项羽为何最终失败?

一种说法(15)黄俊杰:儒家生态观适用当代吗?

一种说法(16)薛仁明:真正“高情商”的人什么样?

一种说法(17)马叔礼:“惟有读书高”不是好教育

一种说法(18)黄俊杰:“三十而立”标准何在?

一种说法(19)薛仁明:孔子为何推崇一个投敌俘虏

一种说法(20)马叔礼:人到四十 仅剩最后一搏?

[责任编辑:丁梦钰 PN031]

责任编辑:丁梦钰 PN031

推荐
一种说法(21)黄俊杰:心的主人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8/04/13/inter453_25151074_2_205617.jpg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