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1960年代贺龙说愿用三个干部换哪位外交部工作人员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上世纪60年代,何振梁被外交部和国家体委看重,外交部和主管体育工作的贺龙元帅说,愿意用三个干部换何振梁,贺龙回应道:“就你们外交部需要人才?我们体委就不需要人才啦?”

核心提示:上世纪60年代,何振梁被外交部和国家体委看重,外交部和主管体育工作的贺龙元帅说,愿意用三个干部换何振梁,贺龙回应道:“就你们外交部需要人才?我们体委就不需要人才啦?”

何振梁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佚名,原题:何振梁父亲拒当汉奸 何老上大学时加入地下小组

噩耗传来

靠药物维持数年85岁何振梁去世

中国资深的体育工作者、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因病医治无效,4日下午在京去世,享年85岁。

浑身插满人造血管

何振梁去世了,很多人都对这个消息感到突然。

2014年9月5日,《无锡日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协和医院帅府一号院516室,这个房间是何老的病房,文章写道:由于病情较重加之药物副作用,病榻上的何老时而清醒、时而迷糊,但与奥运相关的任何话题,对他而言都是一味清醒剂。

殊不知,这位老人浑身上下插满了人造血管,每一次血透,都耗尽了体力。当胸前的插管口因出现血栓而被迫弃用时,烟头大小的洞眼无声告诉你老人承受着怎样的病痛折磨。

大杨扬:他没官架子

“他这几天状态不是很好,元旦的时候住进了ICU,我多少有一些思想准备。”亲友对于何老的离世非常难过,在他眼里何振梁对国家的忠诚是任何人无法相比的,令王奇印象深刻的是何老在80多岁高龄的情况下仍然为了南京青奥会的举办奔波,为此他还一度中断过治疗。在国际奥委会委员、短道速滑奥运冠军大杨扬眼中,何老的形象是亦师亦友,“他原来是我的领导,但没有官架子,我第一次当选青奥会评估委员会主席时,他还给我打来电话祝贺。”

从少年到青年

父亲拒当汉奸,穷孩子上海求学

1929年12月29日,何振梁出生于无锡郊区吴桥附近一个叫田屠里的地方,祖籍浙江上虞。生逢乱世的何振梁,童年并不幸福。

父亲拒当汉奸家境沦落

何振梁的父亲何梦莲经营缫丝业,何振梁出生时赶上全球经济大萧条,父亲的两个小厂接连关门。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尽管何振梁不知道为何国家遭到侵略,可他记得日本侵略军的士兵用枪托砸门要找花姑娘。

日军占据无锡后,组建了华中蚕丝公司,希望何梦莲出来担任公司负责人,但何振梁的父亲不愿当汉奸拒绝了。随着战争的进行,何家家境每况愈下。

上大学时加入地下党

1938年何家搬到上海法租界,他转到离家近的中法学校就读。好学的何振梁在中法学校上初级班时,曾跳过3次班。

在法租界的学校里,何振梁因成绩出色被免除过几次学费,但由于不愿意在圣像前下跪,便不再去上教义课。

1945年,在上海“反法”游行示威中,何振梁是积极分子。八年抗战胜利结束后,他在墙报上写文章讽刺当时社会上的腐败现象。

尽管家境不好,但家人还是全力支持何振梁上了大学,他在震旦大学(现复旦大学)选读电机系。1948年下半年,解放战争发展很快,国民党败局已定,何振梁与进步同学接触,加入了地下小组,1949年4月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配合解放军解放上海的上海人民保安队。

3个干部换何振梁?贺龙:不干

何振梁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在中国外交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做过毛泽东、周恩来的翻译。

毛泽东赞他名字好

1950年5月被调到青年团中央工作后没多久,就在怀仁堂参加全国青年代表大会的活动时,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何振梁担任意大利共产党代表团的翻译。有一次翻译结束后,毛泽东特地问何振梁,“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何振梁回答:“报告主席,我叫何振梁。振作精神的振,栋梁的梁。”毛泽东道,“呵,振作精神,很好!”

周恩来帮他夹菜

上世纪50年代,在北京饭店为各国青年学生代表团举行招待会,总理祝酒词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何振梁翻译法语,而周总理通晓多国语言,纠正了祝酒词里的一个错误。

一次宴请时,周恩来还主动夹菜放在何振梁碗里,在莫斯科时还派人叫何振梁到领导人专用的小食堂等同桌吃饭。

上世纪60年代,何振梁被外交部和国家体委看重,外交部和主管体育工作的贺龙元帅说,愿意用三个干部换何振梁,贺龙回应道:“就你们外交部需要人才?我们体委就不需要人才啦?”

周恩来在旁边听后笑了,默许体委不必放人,从此何振梁便一直在体委工作。

从奥运到奥运

1993年:帮北京拉票绕地球16圈

1981年,何振梁作为中国奥委会推荐的第一候选人,当选为国际奥委会第334号委员。随后他又以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全票当选执委和副主席。

1990年北京成功举办了亚运会,之后全国人民都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申奥的工作上,已临近退休年龄的何振梁知道,申奥恐怕是他一生中能为国家和人民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了,后来他在这条道路上一走就是10年。

1993年,北京第一次参加了2000年奥运会的申办,同时申办的还有悉尼、柏林、曼彻斯特、米兰等7个城市。何振梁充分发挥自己的人脉优势,和夫人梁丽娟拖着年迈之躯,不断出访世界各国拉票,随身携带的空药瓶扔遍了五洲四海,两人空中旅程累计可环绕地球16圈。

遗憾的是,北京最终以2票之差输给了悉尼,无缘承办2000年奥运会。晚上回到房间接到女儿的电话时,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放声大哭起来……蒙特卡洛从此对何老成了一座刻骨铭心的“伤城”,但是他从不说当年在那里北京是“申奥失败”,而只用“失去了机会”和“没有成功”来表述。

2001年:为了申奥写好“遗嘱”

1998年,中国决定再次申奥。当时已经退休的何振梁主动请缨参与申奥,“我在国际奥委会中担任执委,在国际体育界有众多朋友,可以为申奥工作做点事。并且,我每想到人民在1993年申奥未成的沮丧,那是我心里永远的痛。所以我主动请缨参加申奥工作,在我有生之年,拼了老命也要为北京申奥出力。”

有了前一次申办的经验,北京2008申奥流程驾轻就熟了许多。何振梁照例在世界各大洲飞来飞去,游说着各国委员。比起8年前,可喜的是,许多原本不了解中国的委员也纷纷对中国这几年来大环境的良好发展表示认可,承诺了自己珍贵的一票。

在何振梁的两次申奥过程中,第二次更加让人难忘。由于年岁已高,还时常要进行环球飞行,他甚至提前写好了遗嘱,以防万一。何振梁并不愿意把那称之为“遗嘱”,他说“那是给孩子们的一封信”。

[责任编辑:王诗云 PN132]

责任编辑:王诗云 PN132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