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明清文青的“自拍”:江南名妓自画像引无数追随者


来源:光明网

相传薛素素年轻时,她的画像曾传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引得追随者无数,当时的爱慕者曾向人许诺“费金钱无算”也要请薛素素入蜀。

写真照

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将具有肖像画性质的作品称为“写真”、“写照”。明清之际,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和城市商业化的繁荣,写真像也多由无名画师或民间画工承担。这种作品以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为描摹对象,注重表现人物的面部特征,艺术手法精致而细腻,很像我们今天流行的写真照或证件照。

尤其明清更迭之际,很多画家为明末忠臣烈士、气节文人绘制肖像画,以此来纪念先人、砥砺后世。《张林宗肖像图》便是写真照中的典型作品。张林宗为明清易代之际著名的忠贞之士。崇祯十五年(1642)遇李自成攻开封围城,张林宗助守长达五月之久。后来敌方决黄河淹城击破防守,张林宗投水而亡。这幅作品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张林宗的遗容,而且册中还有诸多明末清初文人名士如周亮工、黄澍等人的题字,为后人研究张林宗提供了第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的“写真照”也令人印象深刻。画中的曾国藩居中而立,身后没有任何布景,面部刻画高度写实,明显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但是依然采用传统的晕染去塑造脸部的结构与五官细节,尤其是对曾国藩神情的捕捉和刻画极为到位。画中的曾国藩眼神深邃,嘴角微微上扬,若有所思。胡须遮面,右手轻捻胡须,这很有可能是他日常习惯的思考动作。

说是写真照,应该真实记录像主的面容,但是从现存的作品看有些画家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像主进行“美颜”,以此来应对画作赞助人的审美需求。尤其是一些后人在请人绘制自己先人祖先时,常常会在心理上将自己祖上进行身份提高和容貌美化,以此来显示自己的高贵出身。不管怎么说,这些以写实为基础的“写真照”具有很强的功能性,无论是年节祭祖还是日常怀念,都为后世留下了生动鲜活的先人形态,同时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历史、民俗、服饰等等丰富的图像资料。

美人照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最早的女性形象,虽然画家本意在于劝诫宫中妇女遵守封建道德规范,但是却无意中为我们留下了贵族妇女日常生活中的风采。这种专门描绘女性的绘画也在画史中演变成为专门的题材——仕女画。这类作品发展至明清时期发生了巨大改变,尤其是明代商业市场的繁荣和书画消费市场的兴起,原本以教化功能的女性画像转向欣赏与消遣层面,出现很多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美女照”,文人墨客和富商巨贾也从画作观赏中获得感官上的愉悦。

明代江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时人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社会中的奢靡之风也逐渐流行,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造就了一批青楼出身的女性画家,其中更以江南名妓薛素素为首。薛素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当世艳名远播,而且她常以“女侠”自称,驰马、走索、射弹等技能也不在话下。《吹箫仕女图》是薛素素传世作品中的佳作,历来被后世所推崇。画中一位清瘦亮丽的仕女正在吹箫自娱,身前双钩水仙点缀,身后有湖石、劲竹相伴,营造出一派典雅闲适的氛围。画中女子脸部五官仅用淡笔勾勒,清新雅丽,这幅画作也常被认为是薛素素的自画像。相传薛素素年轻时,她的画像曾传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引得追随者无数,当时的爱慕者曾向人许诺“费金钱无算”也要请薛素素入蜀。不知当年给薛素素人生情感带来诸多坎坷和不幸的是否就是这张《吹箫仕女图》?

中国画史上虽然不乏擅长丹青的女性画家,但在明清之前存名的却是凤毛麟角,直至明清之际女性地位的提升以及女性意识在绘画领域中的觉醒,女性画家才作为特殊的群体出现,成为传统中国画坛上一线风景。

借用今天几个流行的关键词实在难以概全明清人物画史中的璀璨群星和繁华盛景。明初伊始的“浙派”主力吴伟、张路;明中后期“吴门画派”的文徵明、唐寅、仇英;晚明变形主义画家陈洪绶;除此之外,还有开创人物画坛重要写真派别“波臣派”创始人曾鲸。清代以来,禹之鼎、冷枚等开创出独具个人风格的人物画面貌,“扬州八怪”金农、高其佩、黄慎以水墨写意人物画见长;此外还有将绘画转向世俗化、市场化的“海上三任”任薰、任颐。这些画坛中的名家圣手共同开创出明清人物画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今天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希望行色匆匆的路人们能够静下心来,在明清人物画的情境中去一探文人雅士的风流遗韵,去体味古人清逸安宁的生活心境,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那一份厚重。

[责任编辑:唐智诚 PN008]

责任编辑:唐智诚 PN008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