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曹操把吕布送上断头台是否真的因为刘备从中作梗


来源:凤凰历史

如果不是刘备的因素,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杀吕布呢?

核心提示:如果不是刘备的因素,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杀吕布呢?

 

本文摘自:凤凰历史,作者:一点资讯·历史大学堂,原题:《此人仅说了一句诛心的话 就断送了三国第一猛将的性命?》

建安三年十二月,曹操亲率大军攻破了徐州,自领徐州刺史的吕布投降,旋即被曹操下令处死,三国第一猛将就此落下帷幕。

关于吕布的被杀,通常认为是刘备使坏,正是他的诛心之言把吕布送上了断头台。然而真的如此吗?

1.诛心之言

建安三年,被俘的吕布不甘心就这样死去,于是对曹操说:

“明公您所担心的不过是吕布罢了。如今我已经臣服与您,这样一来,天下就不足虑了。明公您率领步兵,让我率领骑兵,天下哪还有平定不了的呢?”

的确,吕布是当世的猛将,而且善于带领骑兵,“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名声谁不知晓?

听了吕布的这番话后,曹操心生迟疑,想要留他为自己效命,便命人给他松绑。

然而,此时为座上宾的刘备却连忙劝阻:明公您难道忘了吕布是怎样对待丁原和董卓的吗?

这真是句诛心的话。

曹操秒懂:对呀,吕布见利忘义,毫无忠诚可言。我要是收了他,指不定哪天他也把我杀了。因此,吕布不能留。就这样,曹操便下令勒死了吕布。

可见,吕布之死,虽然源于他的不忠不义,但直接导火索却是刘备的劝谏。所以,吕布死前怒骂刘备:你小子最无信用可言!

上述的经过,记录在正史《三国志·吕布传》中,所以,吕布死于刘备之手的说法便广为流传,为人们所认可。

然而,仔细琢磨上面的故事,就会发现其中疑点不少。

首要的问题便是,曹操真的会被刘备一番言语所左右吗?

刘备投奔曹操后,程昱便劝曹操尽早除掉他,理由是刘备野心很大,不会甘居人下。曹操没有听从。

曹操之所以拒绝,不是因为他与程昱看法相反,真正的原因在于杀一人而失天下英雄心,如此行事太不明智。但曹操不会不对刘备严加防范的。

因此,面对刘备的进言,曹操怎么会不假思索便同意呢?

况且,刘备与吕布积怨颇深,遭遇过徐州被夺、妻子被俘等等,这些都会让刘备对吕布产生深深的恨意。

所以刘备建言杀吕布很大的原因在于报仇,曹操会不明白这一点吗?

既然明白,曹操怎么会因为刘备的一己私仇而影响自己的事业呢?

如果不是刘备的因素,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杀吕布呢?

2.死在了不忠上?

有人说,是因为忠义二字。

吕布先后弑杀两任上司,一点忠诚度都没有,这样的人能力越大危害越大,曹操当然也不敢用,所以他必杀吕布。刘备的那番话,只是说破了这一点而已。

这种说法对吗?

恐怕值得推敲。有四点反证:

第一,三国是个乱世,乱世便意味着原有的旧道德被抛弃一旁。忠诚就是一例。

三国时期就如同战国一般,谋士武将跳槽事件频频发生,时人均不以为意。曹操的谋士郭嘉、荀彧都是先从袁绍而后归曹操的。贾诩更是典型,在归附曹操前,他先后辅佐牛辅、李傕、段煨、张绣等等。

文人如此,武将也不例外。赵云从公孙瓒处投奔刘备,张辽从吕布处投降曹操,张绣先是依附刘表,其后又先后两次投降曹操。刘备更不用多说,历经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刘表等等。

不难看出,时人对于忠诚的看重远远不如后来。更重要的是,曹操本人又是极重才能而轻视道德的,三次唯才是举令的颁布最典型的反映了他的这一思想。

所以,对于曹操本人来说,忠诚更加不是他最看重的事。

第二,吕布在当时的名声并不想我们想象的那样人人喊打。

现在一提吕布,很多人都会想到《三国演义》里别人对他三姓家奴的称呼。但其实,吕布杀董卓的行为让他获得了非常大的名望。

所以,当他从长安逃出来后投奔袁绍时,后者会收留他。袁术在攻打刘备时也写信赞颂他的功绩,摆在首位的就是诛杀董卓。

赤壁之战前,孙权曾经对手下说,曹操之所以没有篡汉,是因为忌惮二袁、刘表、吕布和自己。可见,他是把吕布放在与自己同等的位置上比较的。

由此看出,吕布的名声并不想我们所认为的那样臭名昭著、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假如连四世三公的袁绍都能容纳吕布,曹操又有什么理由从道义方面指责吕布呢?

第三,曹操有容纳张绣的心胸。

曹操攻打张绣时,张绣本已投降,但曹操公然霸占他的婶婶的行为激怒了他,于是采用贾诩的谋略叛乱了。

这一战是曹操人生最危险的战争之一,长子曹昂、护卫典韦都战死其中,他本人也被流矢击中,最后率轻骑仓皇突围而出。形势之危急可见一斑。

然而,后来张绣又二次投降,曹操却大度接纳了对方,过去的恩怨一笔勾销。而且,对于策划这一切的谋士贾诩更是加以充分重用。

张绣有反叛的前科,而且还杀了曹操的长子以及大将典韦,于情于理,曹操都可以杀掉张绣,但他却大度地将过去的恩怨一笔勾销。

与之对比,吕布的行为并不比张绣更糟糕,曹操既然能容纳张绣,为什么不能容纳吕布呢?

第四,曹操当时正值用人之际。

曹操杀吕布是在建安三年十二月,此时,曹操与袁绍的冲突已经相当紧张,双方迟早有一战,唯一不确定的只是时间而已。

相对于袁绍,曹操的力量是比较薄弱的。吕布的勇武举世闻名,而且他善用骑兵,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此外,吕布与袁绍有旧仇,以吕布的性格不可能投靠袁绍。

正值用人之际的曹操,按理说,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抵抗大敌袁绍,吕布无疑是那个可以团结的力量。

从上面四点可以看出,曹操似乎并没有充足的理由去杀吕布,反而有充分的理由去重用他。那怎么解释曹操最终杀死吕布的行为呢?

3.个人臆断

我的观点是,曹操之所以最终决定杀死吕布,根本原因在于四个字:难以掌控。

怎么讲?

董卓乱政时,吕布被任命为中郎将,封都亭侯。杀董卓后,吕布名震天下,进封温侯,与王允共同执掌朝政。而此时曹操呢,不过是一个东郡太守,而且还是被袁绍举荐的。

论成名,吕布远早于曹操。论地位,早期的吕布也高于曹操。对于这样一个人,要收服他的心,难度很高,因为你能给他什么呢?

另一方面,吕布统领的是凉州兵,手下有高顺等将领,他们自成一个凉州集团,长期以来唯吕布马首是瞻。如果不杀吕布,曹操对这支部队的掌控力度会相当弱。

而且不杀吕布,那这支队伍的官职体系就较难变动,曹操也就不能利用奖惩升迁来收买人心,进而培养自己的亲信去控制这支部队。

如果不能控制这支队伍,受降的意义何在呢?

正是基于上述两层考量,曹操最终决定杀掉吕布。当然,他不愿担一个害贤的名头,所以便借由了刘备的劝谏来下这个台阶。

[责任编辑:高飏 PN035]

责任编辑:高飏 PN035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