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对越作战时杨得志上将曾因何事引以为豪 认为当如此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但其实他心里还是希望子女中有人能成为像自己一样的人,可惜5个孩子里4个是女儿。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把3个女婿带上了战场,并引以为豪,招婿当如此。

随访问团赴日拍中日友好纪录片

2012年,陈人康第一次去日本。

年轻时,他在抗日电影里看到日本国旗,会恨得咬牙切齿。

他关于抗战的记忆不仅来自父亲的讲述以及史料,更有“亲身”感受到的。1938年的午城井沟战斗中,陈士榘被日军炮弹炸伤,震裂的左耳膜使他落下终身听力残疾。

陈人康称,家中原有很多父亲在战争中的遗留物品,包括缴获的战刀,使用过的4把手枪等,但这些物品已先后捐赠给博物馆、纪念馆。

时代的变革让他在花甲之年迎来一个使命。

2012年5月末,陈人康随《暖流》访问团前往日本,为中日建交40周年拍摄一部反映战后中日友好交往的大型纪录片。

访问团团长为陈赓大将的儿子陈知建,50名团员几乎都是抗日将领的子女。

“没有人能比我们的父辈更深切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寄希望于通过那段不幸的历史让两国人民明白和平的意义,世世代代不再战。”谈及此次赴日,陈人康说他心情复杂,“心里还是放不下那段屈辱和仇恨。”

随访问团到了日本,看到街上的日本国旗,陈人康还是觉得不舒服。

那一年,也正是钓鱼岛事件最受国人关注之时。尽管《暖流》因钓鱼岛事件而未公开播放,但陈人康认为,日本之行还是颇有价值,“拍摄途中认识了很多为中日友好长期甚至终生努力的人,理解了中日两国是近邻,维持和平友好才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讲述父辈传统来教育党员干部

早在《暖流》访问团赴日的前几年,一些115师及八路军将领的后人,已越来越多地走在一起。

引领他们再次相聚的是突然萌生的各类军史、战史研究会和一些社团组织。

2009年,陈人康加入了江西干部学院组建的“红军后代授课团”。2012年6月,陈人康为主要创办人员的“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井冈红军人物研究分会”挂牌成立,他还加入了成立不久的“八路军研究会”。

开国上将杨得志之女杨秋华亦是这些社团学会的热衷者,其中参与次数最多的,是颇有名气的“将军后代合唱团”,她已跟团天南地北参加了数十场演出。

陈人康称,这些社团学会数量在近几年迅速增加,成员都是“将军后代”或是被大众称为“红二代”的特殊群体。

这些“将军后代”频频发声的背后,是他们发现今日社会中,很多战争年代里的优良传统已被丢弃,“腐败、不公等社会问题屡见不鲜。”陈人康说。

在“红军后代授课团”的课堂上,陈人康等人通过讲述父辈们的传统,来教育“下面坐着的党员干部”。

有时会讲到贪腐,“真是深恶痛绝。我们父辈流血牺牲绝不是为了让一小撮利益集团得利。这就是理想信念问题,我们要的是人人都能平等地享受资源。”陈人康说。

“父辈们留下的精神烙印是艰苦奋斗。”陈人康却不断遇到让自己不理解的事情,一位“红三代”到井冈山,非要住总统套间。接待的人做工作,你住你爷爷住过的地方多好,年轻人不干。

他去某省参加会议,有关部门用警车开道,他去参观名胜景区,也一路警笛轰鸣,享受特殊待遇的陈人康心里不是滋味,“这太脱离群众了”。

同样,“将军后代合唱团”也寄希望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合唱团纪律严明,其中有一条最严格的禁忌:不允许给身在高位的“发小儿”递条子。团员们到各地演出,地方上有不少儿时的朋友,但团内规定只叙旧情,不谈其他。

多年来,陈人康、杨秋华等人的课已讲出了名声,他们前往各地讲课,甚至讲进了中组部、讲进了中南海。

更多的出席活动和前往授课的邀请电话不断打来,陈人康耐心安排,极少拒绝,“传承、宣讲,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他说。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