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邓小平百万裁军如何做到军队战斗力不削弱反而增强


来源:中国新闻网

第八次大裁军与以往不同,并不是简单的裁减人员,而是军队结构性的大调整,标志着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已经由“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到围绕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全面提高指挥和打赢现代化战争能力的基础上来。

核心提示:第八次大裁军与以往不同,并不是简单的裁减人员,而是军队结构性的大调整,标志着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已经由“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到围绕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全面提高指挥和打赢现代化战争能力的基础上来。事实证明,“减少一百万,实际上并没有削弱军队的战斗力,而是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邓小平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李涛,原题:解放军10次大裁军:强大军队绝不是靠人头数堆出来,节选

“文化大革命”期间,部队组织编制混乱,比例失调,机构臃肿,干部严重超编。据1974年底统计,全军共有干部152.6万人,超编46.7万人,压缩定额、调整体制编制后,又多出10余万干部,超编总数达60余万。1975年6月,军委扩大会议集中讨论了精简整编和安排超编干部两项议题,决定3年内减少员额160万人,主要是精简机关、裁并重叠机构、把兵员减下来,减少保障部队,淘汰旧装备,保留骨干,保持部分满员师,加强特种部队。在这第五次大裁军中,精简最多的是工程兵、铁道兵,占陆军兵种部队精简总数的92.1%。到1976年,全军总人数减少了13.6%。

但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精简整编任务尚未完成即被迫停止,直到1980年8月启动第六次大裁军,主要裁并了各级机关重叠机构,撤销了省军区独立师,部分陆军野战师由满员师改为简编师。

1982年9月,第七次大裁军以“精兵、合成、平战结合、提高效能”为原则,将人民解放军总员额减至400余万。其中,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机关改为总参谋部下辖的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军区直属的炮兵、坦克和野战工兵部队,大部划归陆军的军内建制;铁道兵并入铁道部;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所驻省、自治区、直辖市;撤销省军区的地方部队,部分边防部队移交公安部门。尽管这次裁军的力度很大,但邓小平仍不满意,在整编方案上批示:“这是一个不能令人满意的方案,现在可以作为第一步实行,以后还得研究。”

1984年11月1日,国庆35周年大阅兵刚过,中央军委在京西宾馆召开座谈会,全军各大单位的领导集聚一堂。

“从哪里讲起呢?”邓小平随和、亲切地望着会场上的诸位高级将领,“这次阅兵国际国内反映都很好。但我说有个缺陷,就是80岁的人来检阅部队,本身就是个缺陷。这表明我们军队高层领导老化,这种状态不改变不行。”

如何改变?唯有“消肿”。当时我军有400万人,机关庞大,官多兵少,官兵比例为1∶2.45。邓小平尖锐指出:“这样庞大的机关,不要说指挥打仗,跑反都跑不赢!”“精简整编,着重精简军以上的人员、干部和机构。精简整编,要搞革命的办法。一次搞好了,得罪人就得罪这一次。用改良的办法,根本行不通。”

这次,邓小平拿定了主意,要采取革命性的行动——裁减员额100万!

当时,我国面对的国际形势并不乐观,而裁军百万,意味着我军将减少四分之一的员额。这个决策的作出需要对国内外形势有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预见,需要有坚定的决心和超人的胆略。

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举重若轻地伸出一个指头——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

决策“消肿”已属不易,实行起来更是难上加难。裁并机关、裁减部队、转隶关系、精简干部、提高合成程度、调整军队院校等一系列举措实行之后,到1990年,全军总员额降至319.9万人,共裁减103.9万人。人民解放军整编了若干个集团军,新组建了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兵等部队,同时加强了特种兵建设,海军、空军也加强了诸兵种的合成。

当1986年“国际和平年”来临时,裁军百万的战略性行动已总体完成。这第八次大裁军与以往不同,并不是简单的裁减人员,而是军队结构性的大调整,标志着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已经由“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到围绕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全面提高指挥和打赢现代化战争能力的基础上来。事实证明,“减少一百万,实际上并没有削弱军队的战斗力,而是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