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邓小平何决策与孙中山相反却与蒋经国在形势上一致


来源:人民网

这30多年来最具开拓性的事,一个是在制度上释放资源,另一个是在结构上建构了配套。结果,大陆很快就吸进了全球各处的技术和资金。这和当年孙中山先生抵抗外资的形势完全相反,和台湾蒋经国时代吸收外资的形势是一致的。

核心提示这30多年来最具开拓性的事,一个是在制度上释放资源,另一个是在结构上建构了配套。结果,大陆很快就吸进了全球各处的技术和资金。这和当年孙中山先生抵抗外资的形势完全相反,和台湾蒋经国时代吸收外资的形势是一致的。今天我们回头看,虽然政策是对的,有刺激性,有实效,但代价是贫富悬殊。

邓小平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口述/许倬云、撰写/李怀宇,原题:邓小平的政治灵感:拿道路系统作为建设第一要务

不了解历史,无以知道现在。对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80岁的美籍历史学教授许倬云从大历史的视野进行了评价,既打出高分,也提到一些问题。

失败的激愤造成大激荡

从历史长河来回顾,在中国近代史上,1978年以后的30多年应当占有相当地位。自从1840年被鸦片战争一棍闷打,中国就被逼寻找自己的路。

中国和其他被西方列强压倒的国家(如日本和印度)相比,走得非常辛苦,走的时间很长。未尝不能说,这种颠颠簸簸曲曲折折也是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然而,从1840年到现在这一百多年时间,我认为是一条线的发展,中间的摇摆周折都有各个阶段的特色。整体而言,中国不惜代价地寻找自己的路。

中国从办洋务到维新到义和团到孙中山革命到蒋介石北伐到毛泽东取得政权,以及到邓小平时代,看上去转转折折。摇摆的幅度极大,这种大摇摆就是大震荡,左右震荡,就使潜力越来越大。哪来的潜力呢?可以说是在失败之余的激愤和怨气,造成最大的激荡,特别到了“文革”,没有“文革”,就不会有邓小平的大改革。我们注意到,这一次的改革实际上等于回到北伐以后的路线,工业、教育、城市建设,发展大体上一样。从历史发展来讲,一百多年是一贯的,只是左右摆动寻找自己的方向而已。

改革开放的政策上,邓小平是采取先吃饱再说,先让一部分人致富,“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这是实用主义。

不晓得邓小平哪来的灵感

有一个值得称赞的地方,是拿道路系统作为建设的第一要务,建设道路、港口、机场、船只、水系、汽车这一套配套设施,这个政策是非常对的。其中激发的积极性能够产生效果。内建配套,政府花了大量资金,动员了很多资源,造出一个全国的道路网。物流、人流这两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邓小平怎么想到这一块,不晓得他从哪里来的灵感?相当可佩,这个是关键性的问题。历史上,美国企业的成长、经济的起飞,是因为1930年以后大恐慌,总统罗斯福以工代赈,建立了全国的公路网,因为有了公路网,汽车工业就一飞冲天。这一次的起飞带动了许多工业,汽车工业变成龙头。这个历史例子是不是邓小平看见了,学到了?不知道。英国也是如此,在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第一桩事就是铺设全国的道路网、铁道网。邓小平一定有很好的参谋,使他理解这个事情。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政策。

与孙中山抵抗外资相反

这30多年来最具开拓性的事,一个是在制度上释放资源,另一个是在结构上建构了配套。结果,大陆很快就吸进了全球各处的技术和资金。这和当年孙中山先生抵抗外资的形势完全相反,和台湾蒋经国时代吸收外资的形势是一致的。

今天我们回头看,虽然政策是对的,有刺激性,有实效,但代价是贫富悬殊。固然,今天的农村比起过去已是千差万别,但农民依然非常辛苦,农民从农村外流,收入菲薄,而有钱人越赚越多。中国相对于欧洲、美国而言,社会福利这一块,做得非常不够,财富分配的方式非常不均匀。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