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92岁女兵:抗战中我把情报藏在辫子里带给八路军


来源:人民网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王秀芝心中鼓起了勇气,信念开始坚定起来。她想了很多办法送情报:用麻绳把长长的大辫子盘起来,将情报塞到头发里;把手里挎着的小篮子抠开一个小窟窿,把情报塞进去;甚至想出把情报粘到脚底的主意……说起这些来,王秀芝激动地将腿盘起来,越讲越起劲。

积极支前永跟党走

1944年,王秀芝开始担任妇救会小队长,在村里成立了宣传队、秧歌队,积极慰问八路军和照顾抗日军人家属、烈属,担水送柴,问寒问暖,逢年过节还会组织村民群众给烈军属送慰问品以及进行小型文艺演出。

为前线八路军做军鞋、军衣、拥军袋等是妇救会的另一重要活动。纳鞋底没有麻线,她就用野麻和榆树皮,做鞋没有布,就拆下家里的被面做鞋面。在她的带领下,全村妇女特别为革命战士制作了镶嵌着红黄蓝白黑5种颜色的拥军袋200多个。她还带领妇女们动员自己的丈夫、亲人积极上战场杀敌,其中王秀芝自己就做通了5个人的工作,让他们顺利地参加了八路军。“其实我们都是贫苦大众出身,大道理不用多说,都明白,就是有些妇女同志舍不得,但是大敌当前,保国家就是保小家啊。”王秀芝说。

嫁给烈属家庭是王秀芝铁心跟党走的又一重大抉择。1948年秋天,她听说柏兰村的解放军战士王增义在解放济南战役中牺牲了。王增义的母亲去世得早,家中只剩了他患有疾病的父亲王作连和弟弟王增智,生活十分艰难。王增义写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父未能侍奉”的家书以及生前战地日记等传回家乡后,感动了周围村庄的所有群众,也深深打动了王秀芝。为了革命事业,王秀芝一直未谈婚论嫁,当有媒人撮合王秀芝嫁给烈士家属王增智时,她想都没想就答应了。1951年冬天,王秀芝嫁给了比自己还小的王增智。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党员,王秀芝依然时时处处做排头兵。她带头参与冲破封建礼教、争取男女平等的自身解放运动,对带辫子、绾簪的、缠脚的妇女进行耐心教育。白天她组织大家努力工作,到了晚上便踊跃报名夜校扫盲识字。她还组织全村妇女参政议政民主选举村干部,并引导她们投入冲破封建礼教、争取男女平等的自身解放运动。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她们彻底冲破“思想牢笼”,以新的思想和精神状态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来。

1955年,王秀芝被选为村优秀妇女代表。她既干男劳力的活,又做女劳力的事,用她自己的话说,组织让去哪儿就去哪儿,有任务就上,没有任务就要时刻准备着上。

1958年,王秀芝又被选为后勤组长,带领着六名女同志为全村劳动力做饭。“这可是个大活儿!”王秀芝为了保证村里每个人的饭量公正,分饭时她一勺一勺数着,就连剩下的锅底她都不让随便动,“公家的粮食,分分毫毫都要用在刀刃上”。她每天精打细算着怎么给组织省钱,又要让大伙儿吃得好。干活之余,她还自学算盘,平常干活没时间,她就利用烧水的时间学习,九九口诀、加法口诀等等都是王秀芝在那个时候学会的。“那时候每天都会用算盘记记用了多少粮食,还剩多少,不过现在长时间不用想不太起来了。”王秀芝笑着说。

王秀芝虽然只是粗通文字,但很喜欢读书看报,只要看到“有字的纸”就捧在手里,认真地看、细细地读,虽然读起来挺费劲,但她总是坚持看完。她爱听广播、看电视,关心国家大事。她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晚必看《新闻联播》。

王秀芝的两个孩子都患有疾病,一个双目失明,另一个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但王秀芝从来没向组织索取过,她说:“我自己能照顾,绝不给组织添麻烦。”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她和丈夫坚持自己照顾孩子,鼓励孩子坚强生活。1999年,她的丈夫王增智因病去世,从此只能靠王秀芝一人担当起照顾孩子的重担,无论责任田的管理,还是孩子们的衣食负担,都由王秀芝自己操办。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我吃得好住得也好,组织待我好啊,前两年把我那个小屋改建成大瓦房。”如今,王秀芝老人,已是满头银发,手指弯曲,但她仍记得当年入党宣誓时的誓言:“永远跟党,永不叛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责任编辑:唐智诚 PN008]

责任编辑:唐智诚 PN008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