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军民融合|小拖车的“参军之旅”如此坎坷为哪般


来源:中国军网

对技术雄厚的车企而言,设计生产小拖车岂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进营门之初,车企代表个个信心满满。然而,在部队实战化训练场一“遛”,全部厂家的7个展示车型几乎“全军覆没”:车身侧翻,轴承断裂,车厢开裂……这些民用市场上的“拳头产品”,没能经受住野战训练场的颠簸。

融合之喜:士官“意见王”吐槽试验样车

试验场只是考试第一关,“判卷”的不只有专家,更有在一线操作使用的官兵。“过技术关容易,过基层需求关难”,成了许多参加试验厂商的共同感受。

某知名汽车厂商负责人清楚记得,第一天将挂车从试验现场拉到连队,一位上士一出驾驶室,就提了8条意见。现场技术人员记了整整2页纸。

这个“意见王”是某旅修理所上士霍东阳。他说:“过去的装备,是厂家提供什么,基层就用什么。虽然也有反馈渠道,但从基层到总部再到工厂,整个流程时间长、效率低。而这次机关、基层、厂家、专家一同攻关,让我这个一线使用者的意见也能对装备改进产生影响。”

“8条建议,不少是金点子。”霍东阳随车跑了一圈后,就结合自己体验向厂家“吐槽”:“上下车时,我的脚两次碰到主车与挂车的气管连接处,这个车又没有梯子,很容易踩坏线路。”“刚才在车上固定物资,我的子弹袋被车上系固环钩住……”

最终,霍东阳的8条建议有5条被厂家采纳。

从基层到机关,从步兵到特种兵,从传统作战到联合作战,小小挂车的论证范围逐渐扩大。某步兵团团长张伟提出:机降作战中,挂车靠什么吊装,能否跟着步兵从天而降?很快,厂家就在挂车两侧设计出专门用来吊运的杠杆。某特战旅官兵提出,挂车功能比较单一,不能适应战场通信等需求,厂家又按照需求设计出了通信、弹药补给专用挂车……

“过去憋在工厂里搞设计,如今跟着官兵需求生产。”汽车厂家坦言,正是战士们的“挑刺”,让产品设计更接“地气”。通过累积行驶14万公里的挂车试验,他们共解决和改进相关问题105个,24个问题正在被进一步改进,共研制出3种型号6类挂车。

转型之盼:基层“孵化器”孵出战斗力“金蛋”

今年新春时节,喜讯传来:陆军明确把设计配发军用挂车纳入长远规划,举军地各方之力推动陆军挂车装备的升级。

看着自己的“果子”被摘走,东部战区陆军装备部领导满是欣慰:“我们的工作,就是为装备试验提供最贴近实战的场所。”大家表示,将配合军委装备发展部和陆军进一步搞好挂车试验论证。

陆军一位领导说:“战区陆军机关不是研究装备单位,但能在短时间内出这么多成果,靠的是新的陆军领导体制作用的发挥,靠的是各级在抓好陆军装备建设中军民融合合理分工,层层用力。”

冬去春来,在东部战区陆军牵头下,通过机关、部队、厂家、科研机构四位一体、同步学研、聚焦实战、同频共振,挂车装备的试验数据在部队实现了具体化,具备了实战标准。整个挂车试验,所有厂家全都是自己出钱出车,但都觉得受益匪浅。某汽车集团副总裁杨青说:“半年里我们听到了基层的真实需求,通过面对面解决装备问题,丰富了产品研发思路,积累了宝贵的设计经验,这对未来我们的产品升级,提升公司竞争力都有很大好处!”

小小的挂车试验,背后是装备研发从现状分析、需求论证到技术实现、效能运用分析等环节的新思路,是军民深度融合的新探索。一名将军看着训练场上的各型挂车感慨:“通过基层这个大的‘孵化器’,试出了专业技术需求,试出了广阔的军事需求,试出了军民融合助推战斗力的新思路!”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