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75年毛泽东:江青看得起的人没几个 我不在她眼里


来源:人民网

1975年上半年,毛泽东对江青有诸多不满和批评。1月,毛泽东对王海容、唐闻生说:“她看得起的人没有几个,只有一个,她自己。”王、唐问:“你呢?”毛泽东说:“不在她眼里。”

核心提示:1975年上半年,毛泽东对江青有诸多不满和批评。1月,毛泽东对王海容、唐闻生说:“她看得起的人没有几个,只有一个,她自己。”王、唐问:“你呢?”毛泽东说:“不在她眼里。”

毛泽东与江青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王颖,原题:毛泽东的“君且去,休回顾”究竟为谁?节选

曾为毛泽东录音的昆剧演员岳美缇在回忆文章中写道:“一次江青找我们一起听录音,在放重唱的《贺新郎》时,她自言自语:‘这是毛主席改的,特地送给我的’。她那种傲慢、又有点失落,加上歇斯底里的神态,令我至今难忘。”有论者认为,毛泽东“确实要‘去’了,但他清楚地知道他的政治助手江青‘积怨甚多’……1974年3月20日,毛就在给江青的信中说:‘我死了,看你怎么办?’1976年6月,他向华国锋、江青等人交班时说:‘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一句。这些预感也与张元干‘天意从来高难问’、‘休回顾’有相近的意思,也许可以把‘君且去,休回顾’理解为毛、江之间一次特殊的沟通”。

关于毛泽东这个词句的改动,还有一些别的说法,总之众说纷纭,到底哪一种说法更贴近毛泽东当时的真实心态呢?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张元干其人和该词的写作背景,领会《贺新郎》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意蕴。

张元干,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福建人。1126年,任丞相李纲的僚属,积极抗金。不久,李纲被罢职,张元干也遭贬回乡。1138年,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书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人示众。秦桧对其恨之入骨,贬胡铨至广州。4年后,胡铨再被流放到新州,路经福州嵩口,退居在家的张元干为他送行,写下《贺新郎》一词。词中对金兵侵占中原和南宋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政策表示强烈的愤慨,对力主抗战的胡铨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内容慷慨,风格苍凉,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篇之一。

这首词的主旋律是别离。主宾二人有着同样爱国的政治信念和思想感情,是难得的人生知己。“梦绕神州路”,他们对故都无限思恋,对家国南迁的现实感到不满。“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为什么天崩地塌、洪水泛滥、万千村落狐兔成群呢?为什么衣冠礼乐的文明乐土,变成金人盘踞横行的惨境?“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别离如此无奈,心中悲愤无处诉说,只能“更南浦,送君去”。别离时的“岸柳”、“疏星”、“淡月”、“断云”令人悲伤。“万里江山知何处”,此后将天各一方。“回首对床夜语”,回想起往日同居一室、两床相对亲切谈话的情景,“雁不到,书成谁与”,相距万里,一起共吐心事,已经是不可能了。写到这里,别离的语调已十分低沉。但词人笔锋一转,由“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一句,词调转为高昂。你我放眼天下,胸怀古往今来国家兴亡之大事,所关切的绝非个人恩怨私情。满腔悲愤何以化解?“举大白,听《金缕》”是全词终止符,举杯痛饮,听我唱歌吧。

再看毛泽东对这首词的改动。“君且去,休回顾”,取消了“举大白,听《金缕》”的送别仪式,而只是说“你走吧,不要留恋和担忧”。实际上增加了别离的意味,将送朋友去外地变为生离死别,暗含着更深沉的留恋不舍之情。

从原作情况看出,毛泽东为江青改词之说,未足信。第一,1975年上半年,毛泽东对江青有诸多不满和批评。1月,毛泽东对王海容、唐闻生说:“她看得起的人没有几个,只有一个,她自己。”王、唐问:“你呢?”毛泽东说:“不在她眼里。”4月23日,毛泽东在姚文元的一份报告上批示:“我党真懂马列的不多,有些人自以为懂了,其实不大懂,自以为是,动不动就训人,这也是不懂马列的一种表现。”这段时间江青几次提出见毛泽东,他都表示拒绝。在这种不满情绪下,毛泽东如何会为江青改写知己分别的词句?第二,如果是为江青改词,则“君且去,休回顾”,难以理解。若“君”指毛泽东自己,作江青为他送别解,此解殊不通。据说江青确曾经常吟诵这首词,多次说过《贺新郎》等三首词表达了她的“伤心”和“怨心”。这恐怕是江青对“君且去,休回顾”一厢情愿的理解吧。

毛泽东为周恩来改词一说,也有疑问。第一,毛泽东得知周恩来的病情加重是在3月,但反复听该词是在4月的某一天,改词也在4月以后,中间相隔一段时间。第二,尽管周恩来病重,但尚在治疗中,“君且去,休回顾”,明显不合常理。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