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2 15:51 凤凰资讯
有这样一个村落,深藏在偏远的高原群山里,门前淌冰河、屋后飘经幡;有这样一群村民,因语言不通“与世隔离”,世代以放牧为生;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生长在这里,却又心心念念想要离开这里……这就是青海省同仁县扎毛乡卡苏乎村,和村里的人家。
11月28日清晨,一列车队从同仁县出发,行驶在崎岖狭窄的盘山路上,车过尘土飞扬,不时有赶着牛羊、穿着藏袍的村民驻足观看,车身上金色的太阳logo,在呵气成雾的大山里浸润出一股淡淡的暖意。
在物资公益中,最困难的是“最后一公里”——把衣服送进山里。去往帮扎学校的路上,一边是高耸陡峭的山壁,一边是表层结冰的水库,随处还可见山上滚落下来的碎石,让人不寒而栗。
这是由海澜之家联合网易平台、凤凰网、优酷土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暖流计划”组成的“多一克温暖”公益团队,他们将前往卡苏乎村的帮扎学校,赶在大雪封山之前,为那里的93位师生送去特别定制的加厚羽绒服,帮助他们温暖过冬。
首站告捷:翻山越岭不止送去一刻温暖
实际上,要给全国各地的留守儿童们送去温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份温暖的送出都意味着一番翻山越岭和长途跋涉。穿过山川、河流、平原、城镇,“多一克温暖”公益团队终于抵达了今年现场捐赠仪式的目的地:青海省同仁县卡苏乎村扎毛学区帮扎学校。当地海拔3300米,当日气温-10℃。
因为孩子们的汉语才刚刚入门,捐赠仪式上代表们的发言都很简短,却也饱含力量。有序前进的队伍那头,每为孩子分发一个书包、穿上一件衣服,都会听到一声稚嫩的“谢谢”。回了教室,此起彼伏的欢呼中,他们将文具翻来覆去地把玩,身上绯红的羽绒服印得脸上的高原红愈发灿烂。下午,公益团队的志愿者们纷纷化身乡村教师,为孩子们带去了生动有趣的课程。
没上课的教室里,孩子们开心地唱起了歌,其中多为藏语歌,也有普及度极高的《两只老虎》。能歌善舞是藏族孩子特有的天分,没有一个人怯场,大家争先恐后地跑上这方小小的舞台。
“暖流计划”发起人邓飞跟孩子们分享了人生中重要的三个关键词:阅读、保护、善意。阅读就是要好好读书,开阔眼界;保护既是要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也是爱护周边的生活环境;善意则是要对这个世界怀有善心。
今年的特邀嘉宾好妹妹当起了孩子们的音乐老师,他们弹着吉他,逐字逐句教唱《送你一朵山茶花》。尽管藏族的孩子能歌善舞,但因为语言不通,他们学唱汉语歌的方式只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模仿发音,虽然有些字句的发音很奇怪,可孩子们认真的劲头和快乐的笑容却感染了在场所有人。
音乐课开始,孩子们唱过两首藏语歌后,好妹妹用一首《送你一朵山茶花》作为回报。简单的旋律,唱出不简单的爱,不仅有一年级的孩子们跟着歌声打节拍,歌声还吸引了不少三年级的孩子围在教室门口。
接着,好妹妹还带来了一堂特殊的美术课。每个孩子都拿到了彩色画笔和卡片,跟着老师画起梦想、小鸟、和山里不曾见过的花儿。涂鸦完成后,两位老师带着孩子们把卡片折成纸飞机,一起在空阔的山坡上,对着天空放飞了自己的梦想。希望每个学生,都能乘着自己梦想的纸飞机,“飞到城市的另一边”。
除此之外,海澜之家的代表们也带着学前班的孩子上起了前所未有的黏土课,粉色的小鸡、独角的猪、亦或是骑着恐龙的小人,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大家非常惊喜。活动最后有一个为留守儿童庆生的环节,11月出生的孩子们汇集在一个教室里,志愿者们拿来准备好的蛋糕,点上蜡烛,也唱起了生日歌。
发蛋糕时,老师跟第一排的男同学开玩笑:“让我先吃好不好?”孩子眼巴巴地看着蛋糕说“好”,却猝不及防地被喂了一大口蛋糕。老师转过头来笑了笑:“藏族人不过生日,这是他们第一次吃生日蛋糕。”
学校每个孩子都分到了一块蛋糕,有的狼吞虎咽不一会儿就见了盘底;有的慢慢品尝,想让美味停留得更久一些;而一个叫才增昂毛的小姑娘只吃了两口便不吃了,志愿者问她是不是蛋糕不好吃,她却回答:“好吃,我想带回去跟家人一起吃。”
拨云见日:海澜之家为每一只雏鹰护航
扎毛乡卡苏乎村是青海同仁县下属的13个镇乡之一,没有矿山,大部分土地为草场,又因为冬季下雪天气时间过长,不适宜种植农作物,大多数村民仍从事着传统的放牧业,月收入不足600块。
当以放牧为生的当地人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时,村里仅有的小学“扎毛学区帮扎学校”就成为了这里的孩子走出雪山、改变自己甚至是全家人命运的唯一希望。
帮扎学校三年级教室的窗户下,孩子们用石头刻下一个个“马”字。在牧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活方式延续了上千年,走进课堂后,孩子们最先会读会写的汉字也是这些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畜牧。
想跟家人一起分享蛋糕的才增昂毛今年9岁,二年级,各门功课都很优异的她最喜欢藏文课。妈妈早早离世,昂毛的爸爸为了给家里的老人和两个孩子提供更稳定的生活,在几年前就离家外出打工,从那时起,昂毛就和爷爷、奶奶、姐姐守着大山相依为命。她希望自己能早点走出大山,挑起挣钱养家的担子。
在才增昂毛的课桌上有一个小汽车铅笔刀。“这是考试成绩好,爸爸奖励给我的”,铅笔刀对昂毛来说不仅是件文具,更是对爸爸思念的承载品,天天看着它,就好像父亲还在身边,鼓励着自己。昂毛打算以后即使上了高年级不再需要铅笔,也不会丢掉铅笔刀,因为“这是爸爸买的”。
扎毛学区帮扎学校位于村子中心。学校有6位老师,87名学生,目前设有学前班和一到三年级四个班。跟城里相比,帮扎学校的校舍设施非常简陋,塑料滑梯是整个学校仅有的娱乐设施。
帮扎学校的老师索南项秀说,其实学校里类似昂毛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 “多识字,你才能走出去,不识字,你就走不出大山。”这是项秀老师经常对孩子们讲的道理。
索南项秀今年36岁,从青海师范大学毕业后便直奔山区,一待就是11年。不久前,县城空出了一个招新老师的名额,他却没有动心。在他看来,越是环境艰苦的地方,孩子们就越渴求知识,也更需要像自己一样的老师。“有时衣服蹭上粉笔末,我们自己看不见,孩子们会说‘老师你身后脏了,我给你擦一下吧’,那个瞬间让我觉得很温暖。”
索南项秀和他的5位同事大多来自县城,平常都住在学校安排的宿舍内,一待就是10天,假如碰到大雪封山,可能连续几周都无法回家。堆满学生作业本的办公桌上,一本《寻找时间的人》显得格格不入。
教育很重要,改善孩子贫穷的生活状况也不容忽视。一件过冬的棉衣,这里的孩子要穿好几年,孩子长得快,棉衣一年比一年小,直到大小实在不合适了才会淘汰,脏了也只能等到换季的时候才洗。
校长多杰昂知说:“这几年,学校开始受到外界好心人、公益组织的关注,每年都会有捐赠者对学校和孩子们进行爱心捐助。集体的也好,个人的也好,来帮助我们的,我心里都特别感激。今年一想到孩子们能穿上过冬的羽绒服,我心里踏实了很多。”
这些孩子就像青藏高原上一只只还未翱翔的雏鹰,心怀为家人带来幸福的期望,在雪山的这头扑哧着翅膀。而“多一克温暖”,愿意为他们保驾护航。
三年而立:回顾“多一克温暖”大事记
今年是“多一克温暖”公益行动为贫困山区的师生捐赠羽绒服、陪伴他们温暖过冬的第三个年头了。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三年而通,“多一克温暖”日渐成为与海澜之家相辅相成的一个公益IP。
2014年冬天,海澜之家携手暖流计划、网易平台首次发起了“多一克温暖”公益行动,覆盖全国11个省、聚合千万网友的爱心,为山区里的留守儿童捐出了价值百万元的衣物。
首个现场捐赠仪式在甘肃省榆中县新营乡红土坡小学举行,当地冬季气温可达-20℃,严寒是学校师生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一次的捐赠仪式为学校里63名学生和7名教师带去了海澜之家生产线上精心制作的羽绒服。
捐赠仪式结束后,孩子们和“多一克温暖”公益团队代表合影。海澜之家代表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多一克温暖继续传递下去。”
2015年,凤凰网、优酷土豆等媒体力量加入进来,“多一克温暖”再次温暖起航,来到了距离北京300多公里的河北省赤城县南卜子村。由于交通闭塞,再加上当地矿业衰落,村里强壮的年轻人大都选择了进城务工赚钱,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相依为命。由于生活拮据和物资有限,冬天一到,孩子们衣服不够穿、穿得不保暖成了让老师头疼不已的问题。
在海澜之家的带领下,“多一克温暖”以南卜子村为起点,为全国12个省市、200多所学校的留守儿童们捐献羽绒服。
也是在这一年,海澜之家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立宸向凤凰网表示,会把“多一克温暖”当做一个常态活动:“现在市面上的服装品牌里,能够让人有记忆点的公益项目,好像也没有。我们只有持续做一个项目,不是做一年,而是连续做五到十年,别人才会觉得我们是在认真做一个事情,而不是简单地去做个宣传。”
这群孩子也许从来都不知道山外面的世界长什么样,但是他们从小就跟牦牛、山羊、雪水、大山成了好朋友,尽管手指甲里满是泥垢,但这里就是他们的天堂。
如今看来,他们已经成功了一大半。2016“多一克温暖”的首站捐赠在11月28日圆满结束,但播散温暖和爱心的旅程却未曾停止,19个省份、200所贫困学校的师生将迎来一个温暖的冬天。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多一克温暖”公益行动中,海澜之家捐出的都是全新的羽绒服,并且每件衣服都是根据实际捐赠学校师生的尺寸量身定做的,这些定制的羽绒服甚至考虑到了孩子们的生长特性,每件都特地做大了一码,让他们可以多穿一年。
因为去年的捐赠时间稍晚了几天,温度陡降,在给孩子们分发衣物的过程中,海澜之家负责人觉得羽绒服的厚度可能不足以抵挡北方更加寒冷的天气,考虑到这一点,今年冬天,送去帮扎学校的羽绒服在充绒时都加厚了一倍。
“除了尊重和敬佩,我们还注意到了一些细节,他们不是在很张扬地、会损害孩子和家庭尊严地做公益,而是体现了很专业的文明和素养,对人对事也非常诚挚,”行动进行了三年,“暖流计划”发起人邓飞如此评价海澜之家这个合作伙伴:“希望社会上多一些这样的企业,能够切实地为孩子们考虑。”
自由生发:公益正成为国民生活的新时尚
青海同仁县的“暖流计划”负责人是一位叫叶西的藏语老师,因为肝脏和心脏问题,叶西老师去年就提交了退休申请,但因为师资队伍断层,直到今天他还留守在公益最前线。一年住了三次院,医生让他不要过度劳累,要保持一个好心情,他却反过来解释说:“每次给孩子们发放物资,看到他们那么开心,我心情也会很好。”
“多一克温暖”的志愿者们联系上叶西老师(右),早早地开始了爱心物资的装车工作,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寒气时不时地从衣领、袖口、裤脚往身体里钻,才一小会儿,志愿者的眉毛上就结起了白霜。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据估计,平均下来每周都会有新的捐赠者联系叶西老师,不管金额多少,每收到一个红包、一个转账,他都会把截图和捐赠者的备注套上规范的文本发布在网上。社会捐助力量在稳定增长,“越来越多,但仍然远远不够”,个人的能力始终有限,企业的责任感就愈发地凸显了出来。
最初海澜之家发起“多一克温暖”,就是为了将分散而有限的社会公益力量整合起来,使受助方得到切实有效的帮助,以年度项目牵线,把企业、公益组织、媒体和名人串联起来,力求实现人尽其责、物尽其用,产生1+1>2的积极效应。在海澜之家项目负责人的眼中,公益不仅仅是品牌形象的需要,“更是一种发自企业家内心的诉求,也将成为我们长期坚持的事业”。
同为“多一克温暖”的发起人和参与者,问及对这个项目的愿景,“暖流计划”邓飞告诉凤凰网,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企业捐助更多的物资,更多的媒体参与更多的宣传,帮助到更多的孩子。每一个参与方做好自己,项目的生命力自然得到持续;耐心等待,总会迎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暖流计划”发起人邓飞跟孩子们分享了人生中重要的三个关键词:阅读、保护、善意。因为孩子们刚接触汉语不久,学校老师不得不在旁边充当翻译。
今年双十一,因为一个大三学生的号召文章,买买买的潮流中多出了一股“捐捐捐”的力量,邓飞名下的“免费午餐”天猫商店仅仅两天就完成了过去一年的网销量。尽管尝到了“互联网红利”,但“暖流计划”接下来并不打算“强蹭”热点,更多的,还是希望“多一克温暖”能自由生发。而事实上,我们看到的也确实是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行动:企业不断增加的捐赠物资、公益组织专业高效的落地执行、媒体的全程宣传,以及名人的社会效应。
由好妹妹担纲创作的同名歌曲可以说是2016年“多一克温暖”项目的一大亮点,早在10月初,他们就加入到海澜之家“多一克温暖”公益行动之中,亲自前往宁夏西吉县杨坪村的一所贫困山区进行实地探访,切身体验了当地孩子们的生活。“在山区学校和留守儿童在一起,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爱。”
与传统的公益歌曲不同,《多一克温暖》并没有苦大仇深地描述孩子们的贫瘠的生活,也没有无限夸大奉献的伟大,而是从寒冷中微热的手心铺陈开来,温柔亲切地讲述了一段互相帮助、互相给予的故事。“就跟这个名字一样,希望听到的人也能感受到多一点的温暖。”
跟好妹妹秦昊互动的是伊西卓玛,外表腼腆的她在课堂上却表现得十分积极,是班里的优秀生。她想长大后回到这个山村当老师,这样不仅可以为村里做点事,还能就近照顾年迈的奶奶和生病的爸爸。
好妹妹跟凤凰网聊起创作过程中最大的感触:“大家最后听到一首歌,看到一些照片,知道这些小朋友得到了过冬的衣服,而这背后的工作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整个过程我们自己是很享受的,吉他调大了一点点还是贝斯调小了一点点,包括鼓和口琴,我们真的是很认真地在抠细节。小小的心思在听到的人耳朵里可能只是一下小小的感动,但其实浓缩了很多人的心血。”
活动之外,我们看到社会正在慢慢向全民公益过渡,我们也坚信,公益会成为国民生活的新时尚。正如海澜之家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立宸所言,“多一克温暖”公益行动会一直持续下去,给更多的孩子们带去温暖,也衷心希望,能与更多力量一道,让这股“柔软”的公益力量涓流汇聚、终成江河。
责编:雒效文 PN066
为生命倾注力量,
为心灵点盏明灯。
来点暖心的!
扫这里
2016-12-02 14:030
2016-12-02 13:120
2016-12-01 23:010
2016-12-01 20:300
2016-12-01 16:490
2018-12-29 11:140
2018-12-21 14:280
2018-11-30 15:030
2018-10-31 12:050
2018-09-19 09:430
2018-11-01 07:110
2018-09-14 10:500
2018-08-23 09:440
2018-08-16 10:050
2018-08-08 11:370
2018-12-25 19:070
2018-12-21 19:170
2018-12-19 19:370
2018-12-19 09:280
2018-12-18 21:550
2018-12-28 19:080
2018-12-25 17:520
2018-12-25 14:270
2018-12-24 17:230
2018-12-24 14:100
2017-01-16 15:090
2017-01-09 02:040
2017-01-06 07:540
2017-01-05 10:140
2017-01-03 0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