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专家谈|长征中,中共中央为啥召开了这么多次会议?


来源:中国军网

长征中的各种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实施正确领导的科学方法,是重大决策的需要,是统一思想、凝聚意志和强大力量的需要。

二长征中,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召开了很多次重要会议,制定重大战略决策,实施重大战略行动,维护党的重要原则,指导长征走向胜利。

长征中,处处是险境,步步关生死。“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在党内,教条主义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张国焘拥兵自重,挑战“党指挥枪”的原则。国内形势日益严峻,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怎样使党和红军化险为夷?怎样保证党的正确领导?怎样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怎样实现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诸多重大问题需要面对,需要回答。危难之中,中共中央多次召开会议,做出许多战略决策和部署。

遵义会议会议室。

遵义会议会议室。

湘江战役后,党和红军面临生死抉择,党通过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实现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方向的初步调整,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遵义会议及其以后召开的扎西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苟坝会议(三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会理会议等,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者对中共中央长达四年的统治,逐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这是党和红军能够取得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扩大会议,及其后来召开的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确立并坚持了北上战略方针,强调创造川陕甘根据地是红一、红四方面军面临的历史任务。

1935年7月卓克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则是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进行西藏民族革命运动的斗争纲领》,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适应了新形势和新任务。

1935年9月12日的俄界中央政治局会议,揭露和批判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做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党中央还明确规定把这个《决定》控制在中共中央委员的范围内,从而为张国焘的转圜留了余地。中央红军主力先行北上后,落脚点成为中央领导人考虑的关键内容。哈达铺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榜罗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最终确定红军落脚陕北,这就将红军长征的战略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有机地结合起来。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