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火枪发展为何会落后世界:康熙乾隆责任大
2016年10月25日 09:05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郑诗亮
为什么中国不进一步发展推广西洋大炮和燧发枪?在康熙、乾隆的心目中,显然是有点西洋大炮和鸟铳(火绳枪)就足矣。
澎湃新闻:在中国古人笔下,常常出现“阵法”这样的记载,对此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
钟少异:在冷兵器时代,列阵战斗是基本的作战方式。中国古人所谓“阵”,其实就是军队战斗队形。冷兵器时代军队的战斗队形大多呈密集厚实的方形或长方形,所以今人就把那个时代的作战方式概称为“方阵作战”。“方阵”一词,狭义指方形战斗队形;广义泛指密集厚实的整齐战斗队形,多数是方形,也有非方形者。“方阵作战”概念就是用其广义。
方阵作战的基本要求是厚集兵力,统一步调,形成强大的集团冲击力或坚强的整体防御。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基本是方阵对决,以整胜乱、以整胜散是基本规律——哪一方的阵形先乱,哪一方的阵形先散,哪一方就必然归于失败。因为保持整齐队形的集团方阵,其强大冲击力或坚强防御力是任何散兵游勇所难以对抗的。所以古代实战阵法的基本原则就是厚集兵力,整齐统一,即以训练有素的士兵组成密集厚实的整齐集团队形,步调一致、行动统一,其方法并不复杂,其特点就是厚集兵力,简单实用,统一整齐。越复杂的阵法,必然越难以统一一致,往往不足以胜敌,反而自乱阵脚,自取其败。
澎湃新闻:阵法发展到后来,被渲染得神乎其神,出现了“八卦阵”、“天门阵”这些东西?在您看来,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已经神秘化了的阵法?
钟少异:中国古代阵法理论发展之所以与简单、实用的实战阵法相背离,走上神秘化、复杂化的玄虚道路,有两个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一是兵阴阳理论的盛行。战国秦汉时期,阴阳五行学说趋于成熟,逐渐成为中国人看待宇宙万物世界万象的基本方法论。受此影响,在军事领域也产生了兵阴阳学派,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来预测、分析、阐发战争和军事问题,形成了系统的兵阴阳理论。汉代将兵家总分为四派: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汉书·艺文志·兵家》述兵阴阳理论:“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斗击,北斗所指,泛指星象;五胜,五行相胜。)这一派人多为占星望气的方术之士,排兵布阵之法是其热衷探讨的重要问题,他们没有实战经验,却有基于阴阳五行理论的成套推演方法,其阵法理论,遂越来越脱离实际,而趋向神秘化。
二是文人论兵风气的盛行。文人论兵,发端于战国时期,渐成风气,其流弊便是“披甲者少而言兵者众”,“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益弱”(《韩非子·五蠹》)。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纸上谈兵,不切实用,夸夸其谈成为时尚,反而败坏了社会风气。中国历史上文人论兵的风气在宋、明两代达于极盛。众多文人学士,热衷于谈兵论战,他们没有实战经验,又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强烈影响,更进一步加重了军事理论特别是阵法研究的神秘化和复杂化,于是,在阵法研究中形成了文人论兵和兵阴阳理论的合流之势,大量的兵书,纯粹从兵阴阳的理论模式——诸如阴阳五行、太极两仪、八卦九宫,等等,推演出了五花八门的复杂阵法,玄而又玄,在实战中则完全难以运用,其末流甚至堕落为奇门遁甲的法术。宋、明两朝,兵书撰著之丰创造了“世界之最”,而在实际战场上则疲弱不振,屡战屡败,与此不无关系。
了解了中国古代实战阵法与阵法理论之间存在的悖反现象,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古代阵法研究采取正确的态度,这就是必须以实战为依归,力求把握其实战性特点,切忌堕入传统阵法理论神秘化、复杂化的误区。
澎湃新闻:说到阵法,让人联想到战车。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中似乎经常用到战车,但到了两汉时期似乎就慢慢地淡出了。在您看来,原因是什么呢?
钟少异:你所说的战车应是特指古典战车,即独辕的马车,用于搭载将士冲锋陷阵。在世界古典时代,这种战车在东西方都有广泛使用,在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希腊罗马和中国夏商周文明中都能够看到其踪迹,尤其中国对古典战车的运用是相当突出的。经过商代和西周时期的发展,古典战车的运用在春秋时期达于极盛,常见一战萃集上百辆以至数百辆战车。众多的战车搭载兵士,列阵交战,气势磅礴,“如霆如雷”,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这与西方古典时代一般只在战争中使用少量战车,主要由将帅及其亲随武士乘用有很大不同。由此在中国学术界也产生了“车战时代”的概念,认为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主要使用战车作战的时代。
不过,现在我们对“中国车战时代”的研究还没有完全突破一个难题:大数量的战车如何列阵、如何交战。古代武士搭乘马拉战车,必须接触战斗——虽然可以在一定距离用弓箭对射,但最终双方必须接触厮杀。历代注经学者对春秋车战的列阵方式做了大量考证,今人也根据考古发现的商周战车遗迹进行了复原探讨,但迄今的研究复原基本只适用于少量战车列阵或单排列阵的方式。然而在实际中,大量战车参战,不可能只是单排列阵,试想几百辆战车一字排开,得有多宽广的战场,兵力这样分散又怎能有效攻防?那么,如果多排纵深列阵,敌对双方的车阵又如何交会交战?对两千多年前的将帅来说,这是个很棘手的实战问题,弄不好可能只有第一排的战车能与敌人交上手,后面的战车则自我拥挤、互相碰撞、乱成一团,不用打就垮了;对今天的研究者来说,这是个很不好解决的学术难题,至今还没有人能够复原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春秋多排制车阵模型,进而令人信服地建立起春秋时代大规模车战的历史图景。
但不管怎么说,春秋时期集中使用大量独辕马车搭载兵士作战的情况,在世界历史上是少见的。古典战车运用的衰落,开始于春秋晚期,主要原因是争霸战争发展导致作战地域扩大,战场环境日益复杂化,只适于平原旷野驰骋的马拉战争越来越难以适应,于是步战复兴,步兵得到大发展。战国时期骑兵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战车的衰落。战国晚期秦、楚等大国的军力结构都是“车千乘,骑万匹,带甲(或持戟)百万”,军队的主体是带甲持戟的百万步兵,战车和骑兵都起辅助作用,其共同特点是机动性好、突击力强,但骑兵的适应性更好,所以当汉武帝大力发展了骑兵之后,古典战车就完全退出了战争舞台。与此同时,汉代兴起了双辕的畜力车,主要用于运输,在军中也有广泛使用,除了载运辎重,也用于防御设障,后人有时也称之为战车,但与古典战车已完全不同。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