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军事医学科学院65年历史中的三位红军博士


来源:中国军网

他们都来自贫苦农家,靠着奋发图强走上红色医学道路。他们走过漫漫两万五千里长征路,挽救了我党我军无数将士的生命。他们奔赴苏联留学,归来后,先后集结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大旗下,成为领头雁。

涂通今:从放牛娃到我国神经外科奠基人

1988年涂通今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资料照片)。

【人物简介】涂通今,1914年生,福建长汀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医生、所长、军区卫生部部长等职。1951年赴苏联学习,1955年获医学副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后,先后担任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校长,总后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和副兵团职顾问。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毛委员领他走上革命道路

涂通今现已102岁高龄,但他的脑海里,依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毛泽东的情景:“那是1929年10月,乡亲们在丰收后欢庆,毛委员路过涂坊乡,住在我们同街的药店里。他上街和大家同庆同乐,还在群众集会上讲话,号召我们打土豪分田地,用革命武装粉碎反革命武装。”一个伟人充满感召力、凝聚力的慷慨陈辞,使一个从小就背诵孙中山遗嘱,天天盼着“耕者有其田”的穷孩子,深深地认同了革命的远景。从那以后,涂通今坚定了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决心。

1932年,涂通今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当时,苏区正处于反“围剿”斗争期间,战斗的伤亡使得红军对于医护人员的急需突显,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涂通今参加红军后立即被分配到后方医院。入院第二天有个考试,题目是“为什么要学看护?”乍一看题,涂通今这个高小毕业的孩子愣住了,猛然间,他想起医院大门口上的一副对联:“为救护前方归来的英勇壮士,为培养无产阶级的医学人才”,凭着记忆,他把这句话一字不落地写在答卷上。发榜时,涂通今名列第一。

做了8个月的看护工作,涂通今被选送到红军卫生学校学习。这是他接受正规医学教育的起点。在此期间,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过雪山草地之苦永生难忘

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从福建省长汀县钟屋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涂通今作为随队军医准备出征。出发前,闻讯赶来的家人捎来涂通今父母的话,希望长子脱下戎装,解甲归田。长征开始时,涂通今从第九军团八团医生调任兵站医院主治医生。那年他只有20岁。此时20岁的涂通今已经下定决心要跟随红军走出一片新天地,他婉拒了父母,朝着与他们不同的人生轨迹走去。

险象环生的长征路上,涂通今不仅要对抗敌人、保全自己,更要照料伤员。当时的救治条件现在无法想象:能够找到一块门板,搭一个手术台就很不错了,手术刀是民用剪刀代替的,没有绷带就把被子撕成条。还得有人举着油灯照明。药品和医疗器材是无价之宝。上世纪30年代消毒灭菌和抗感染的药物极少,长征中就更是金贵稀缺了。受技术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当时只能做一些诸如消毒、包扎、固定、止血、缝合、取子弹、取骨片这样的处置和小手术,至于断肢和内脏手术,根本没法做。

长征中,危机四伏,能活下来实是幸运儿。在第一次抢渡赤水时,一天夜里部队行进在长满荆棘的山路上,北风凛冽,雨点飒飒。涂通今一脚踩空,滑到悬崖下,等到醒来时,才发现自己被一棵长在峭壁上的老松树托住了。他拼命呼救,被人用接在一起的绑腿布拉了上来,成了一个沾满泥浆的血人。后来,涂通今才知道,就在那个晚上,不少战友葬身于悬崖之下。

雪山海拔在5000米上下,终年积雪,经常刮起七八级甚至十级以上的大风。山上除了老乡走过的羊肠小道以外,根本无路可寻。其实,部队上山前已经询问了当地人,选择了最好时机,并有向导引路,还向全体指战员进行了教育,要求大家做好防护准备工作。比如,用有色棉纱保护眼睛防止雪盲;上山的当天,食足穿暖并带开水;每人准备一根棍子,用于探路或做拐杖;上山时要缓慢行进,一个脚印跟着一个脚印,以免陷进雪坑。但即使如此,爬雪山时大家还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每走一步都非常吃力,个个气喘,面色青紫,明显缺氧,这实际上就是高原反应。然而,那时还不知道有这个病。

过草地时,涂通今已是左路军第32军8团卫生所所长。“我们部队是从甘孜出发的,经阿坝到腊子口共走了40多天。草地一望无际,海拔在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气候多变,时雨时风时雹,遍地有草无木,除小山坡略干燥外,大多是水草地,行走时只能踏着雪从墩子走,稍一踩偏,就有陷入泥坑的危险。”他说。

40多天的时间,粮食早就吃完了,缺衣少食,饥寒交迫,许多人倒下就起不来了。涂通今和战友们采集野菜充饥,甚至把皮带、皮鞋烧焦煮熟吃。

再苦再累,涂通今和卫生人员的工作也不能稍有马虎。每日到达宿营地后,首先选择一块比较干燥的山坡,搭起帐篷支上炉灶,捡来干牛粪点上火,消毒医疗器材,给病人看病、换药,包括给伤病员烫脚、开饭。

“过雪山草地之苦,真是让人永生难忘。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时候……”退休后,每当提及红军长征,回忆到这里,涂通今总是说不下去,嘴唇颤抖着,流下了热泪。因为他知道——有数不清的战友倒在征途中,没能亲眼看到新中国在世界之林冉冉升起,更无法想象一个繁荣昌盛的中国……

●长征路上走出来的红军博士

1951年,国家派出200名学生赴苏联留学,其中医学30名,每人攻读一个专业。涂通今的任务是学习神经外科,为归国后创建我国神经外科做准备。与涂通今同往的红军干部还有钱信忠、潘世征,他们分别学习保健组织和普通外科。

在苏联莫斯科布尔登科神经外科研究所,当涂通今介绍说自己是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此时此刻,他深感无比自豪。

但是,神经外科对涂通今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他没有退缩,凭着吃苦耐劳,凭着长征精神,边实践边上课,他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各项课程,还掌握了流利的俄语。

1955年7月,涂通今的学位论文《三叉神经节及其后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答辩全票通过,获苏联医学副博士学位。当年,他已经41岁。

从一般部队医生,到神经外科专家,涂通今成就了他的事业历程;从乡村娃娃,到共和国将军,涂通今完成了他的信仰轨迹。

周恩来总理曾赞扬涂通今,称他是我们国家的红军博士,是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80年风风雨雨,见证了涂通今跨越百年的生命奇迹。如今,医疗条件比起长征时已好了太多。涂通今的手虽然已经举不起手术刀,无法再继续治病救人了,但他们那一代所开创的事业正在发扬光大。

当他的儿子涂西华在涂通今的耳旁说:“爸爸,长征胜利80周年了。”老人的面颊露出舒展的笑容……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