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高岗在西北出手狠辣:捡起一砖猛击 拍死叛匪首领


来源:人民网

高岗见状大怒,但他不露声色,假装赞许,乘其不备,从地上捡起一砖猛击,李大辫子当场脑浆迸裂,死于非命。

核心提示:在座谈会上,高岗问大家对我党的政策、方针有什么想法和意见,李大辫子马上站起来,说这也不对,那也错了,企图蛊惑人心,激起公愤。高岗见状大怒,但他不露声色,假装赞许,乘其不备,从地上捡起一砖猛击,李大辫子当场脑浆迸裂,死于非命。其余个别呼应者全被惊呆了,见李大辫子已死,群龙无首,只好跪地求饶。我军未失一人,未放一枪,就很快地平定了叛乱。

 

高岗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王恩山,原题为:高岗在西北的凶悍作风:赤臂战劳山板砖杀叛匪

高岗给人的印象是说话粗俗,办事鲁莽,但他并非是一介没有文化的武夫,他读过高小,上过中学,进过军校,在共产党领导穷人闹革命的那个年代,高岗的文化程度并不算低,他又平易近人、极善言谈,很有煽动力。

高岗是中共党史上一位带有悲剧色彩的传奇人物。这个身高力壮、性情豪爽的西北大汉生前叱咤风云,在创建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岁月里,更是勇猛强悍、雷厉风行。最近由戴茂林、赵晓光所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岗传》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高岗的传记,书中记载了高岗早年在西北的两则传奇故事。

赤臂战劳山

1935年9月,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二十五军进入陕北永坪镇,与刘志丹、高岗率领的西北红军主力会师,随即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政治部主任为高岗。

正当两军会师之时,国民党东北军一一○师、一二九师已进驻延安,气势汹汹地向根据地突进。

张学良的东北军在西北被蒋介石推上“剿共”前线后,尚未与红军真正交手,也并没有把这些看起来土里土气的“共匪”放在眼里。针对东北军态度狂傲、气焰嚣张的特点,红十五军团确定了佯攻甘泉、围城打援的作战方针。先以八十一师一个团佯攻甘泉,主力则埋伏于甘泉北30里的劳山。当一一○师匆忙由延安来增援甘泉守军时,落入我军伏击圈。此时,红军主力突然发起猛攻,东北军虽拼死顽抗,但激战六个小时,全歼该师两个团和师直属队,俘获3700多人,师长何立中和参谋长裴焕彩皆被击毙。

在这场红十五军团组建后的第一场大胜仗中,作为政治部主任的高岗并没有留在指挥部,而是来到了七十八师的阵地前沿。当我军发起最后的冲击时,高岗甩掉了上衣,挥舞着手枪,赤臂与战士们一道向敌人冲去。

这就是后来人们经常谈论的高岗“赤臂战劳山”。

生长于黄土高坡的高岗具有西北人的耿直和东北人的豪侠,性情外向、敢说敢干,与高岗共事多年的贾拓夫就曾评价高岗是粗中有细,他说,对高的印象一方面是很勇敢,从外表上也看得出来,人是凶凶的;另一方面,感到他有些粗,水平不高,生活浪漫。

板砖杀叛匪

高岗给人的印象是说话粗俗,办事鲁莽,但他并非是一介没有文化的武夫,他读过高小,上过中学,进过军校,在共产党领导穷人闹革命的那个年代,高岗的文化程度并不算低,他又平易近人、极善言谈,很有煽动力。高岗的强悍作风在另一则故事中表现得更鲜明。

1936年,我党发表了《致哥老会宣言》,蒙古工作委员会立即响应,马上在三段城(位于伊克昭盟)成立了哥老会招待所,并派人四处联络活动。一时间,各地哥老会组织闻风响应,竞相投奔,使我党声威大震。哥老会组织的大多数是贫苦农民团体,但其中也不乏由土匪流氓、地痞恶棍组成的团伙,他们有奶便是娘,对革命事业有极大的威胁性。其中有一个哥老会头目叫李大辫子,他在国民党特务的金钱引诱下准备策动武装叛乱。高岗在延安闻讯后,立即率领一支游击队来到了哥老会招待所。在座谈会上,高岗问大家对我党的政策、方针有什么想法和意见,李大辫子马上站起来,说这也不对,那也错了,企图蛊惑人心,激起公愤。高岗见状大怒,但他不露声色,假装赞许,乘其不备,从地上捡起一砖猛击,李大辫子当场脑浆迸裂,死于非命。其余个别呼应者全被惊呆了,见李大辫子已死,群龙无首,只好跪地求饶。我军未失一人,未放一枪,就很快地平定了叛乱。

高岗当年31岁,身高体壮,从军已近十年,刀枪丛中已闯荡过无数次,情急之中出手狠辣,颇符合他莽直的性格。(《文史参考》2011年第10期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