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兄弟同榜 造福乡梓 晚清进士区大原其人其书


来源:信息时报

1941年日本侵占香港,他拒绝了日本人和汉奸的合作要求,毅然迁离香港,返回家乡区村设馆授徒。1944年夏,广东西江水涨,冲缺堤围,区村一片哀鸿,加以盗匪猖獗,乡人为了自救,成立筑堤修围筹委会,推举区大原为主任,他带领乡人筑建堤栏,抢插晚稻,因年事已高,积劳成疾,于1945年2月去世。殡葬之日,乡人哀之,临街致祭,并撰写挽联:“历八月之精神,策划经营,筑秋栏,修大基,无时或息;欠一篑之工作,中道辞世,继其志,善此事,尚有何人?” 颂其事迹。

广东书人品鉴录之三十五 黎向群(评论家)

区大原(1869~1945),字孝恺,晚号狷庐。南海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乡试第九名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会试第十八名贡士,殿试三甲进士(与其兄区大典同榜),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外放福建省候补道,后受聘为旅京南海公学学监。宣统年间,派往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律。

民国成立后,受聘为广东省省长公署高级顾问。民国三年(1914年),任广东省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国立中山大学前身之一)校长。1927年移居香港。区大原在寓港期间,任香港大学、汉文中学、岭岛中学、学海书楼中文教习。1933年兼任香港孔教学院副院长。与清代遗老江孔殷、桂坫、谈道隆、朱汝珍、温肃、赖际熙等组织正声诗社,课诗之外,竞为诗钟,将各人所赋之诗汇编成《正声吟社诗钟集》。旅香港期间,他擅长中医,在家悬壶济世。

1941年日本侵占香港,他拒绝了日本人和汉奸的合作要求,毅然迁离香港,返回家乡区村设馆授徒。1944年夏,广东西江水涨,冲缺堤围,区村一片哀鸿,加以盗匪猖獗,乡人为了自救,成立筑堤修围筹委会,推举区大原为主任,他带领乡人筑建堤栏,抢插晚稻,因年事已高,积劳成疾,于1945年2月去世。殡葬之日,乡人哀之,临街致祭,并撰写挽联:“历八月之精神,策划经营,筑秋栏,修大基,无时或息;欠一篑之工作,中道辞世,继其志,善此事,尚有何人?” 颂其事迹。

区大原还是一位藏书家。他迁离香港时,将所存经史、碑帖、医学等线装古书约三千册,交由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保管。后来,这批书藉悉数从香港运回广州珍藏。1961年,其后人捐赠给广东省文史研究馆。

区大原是一位清朝遗老书法家。他与江孔殷、桂坫、陈伯陶、朱汝珍、温肃、赖际熙等太史公的书法被称为“馆阁体”书法。所谓的“馆阁体书法”,指的是他们在应试、应制公文、奏折所书写之答卷、文书。公务之馀,他们自娱自乐以及馈赠同科、同事、亲友的对联、条幅、条屏、题签、书信等书法创作,当然就大多不在馆阁之列。

区大原的书法,早年取法欧阳询、赵孟頫、董其昌,“馆阁”味颇浓,然功名之驱使,客观之实在。晚年参以米芾笔意。他的书法有两个特点:一是工整大方,典雅秀丽;二是苍劲有力,气格高古。2009年11月,上金瓯松塘村被命名为“广东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并冠名为“松塘翰林村” 。他的题字及进士旗杆夹等文物,现仍完整保存在村中。

无聊斋藏其行楷条屏(如图)。纸本,纵136厘米、横43厘米,未装裱。抄录南宋诗人陆游《卧舆》诗:“白首射耕已有期,凤城归语觉迟迟。卧舆拥被听秋雨,占尽人间好睡时。”题款:“楚民先生雅属,欧大原。”钤:“区大原印” 白文、“孝恺”朱文、“孝恺周甲有十年后所作”白文各一枚。“孝恺周甲有十年后所作” ,六十岁加上十年,即七十岁以后创作的,亦即是晚年的作品。从时间和岑光樾合作来看,应寓居香港期间所作。字形修长,有欧阳询意,形态平正中见欹侧,有米芾态;“期”“凤”“觉”“被”“听”“睡”“时”等字,用笔细致巧妙,“期”“觉”“睡”“时”等字,牵丝引带,流畅生动。用墨浓中见淡,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自然生发;落款字与正文字大小一致,“区大原”三字以楷书题之,尤见欧体风韵,显得庄重大方,不失为其晚年佳作。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