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老知青忆:陕北的大枣一个个滴溜圆 像油桃又脆又甜


来源:凤凰历史

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枣。一个个滴溜圆,半边青半边红,个头像北京当今街头卖的油桃。咔地一嘴咬下去,又脆又甜。

为了省水,我和另一女生把大枣担到沟里洗净了。担回后,老李指导我们把洗净的大枣放到锅里煮,煮了很长时间,枣的肉、皮、核全部分离开了。他又指导我们用萝面的萝将枣核和枣皮萝去扔掉,此时一个个大盆里光剩下了枣肉糊糊,老李让把锅重新洗净,又让我们把枣肉糊糊倒回锅内再次熬开熬透,稠乎乎的枣酱就做成了。因为枣酱太多,我们腾出来一个大缸,刷净后把枣酱用马勺舀到了缸里。记得做了有2大锅枣酱,那枣酱倒入水缸后,酱的表面离缸沿只有半尺高了。

男生下工回来,闻到满窑的枣酱香,每人拿个碗,去缸里舀上几勺,连声说,真好吃真好吃!说吃也好,说喝也罢,总之各个高兴,人人脸上泛着红光。相信谁也吃过果酱,我们做的枣酱,外观与北京市场上卖的没有一点区别,那稠度,那甜度,都恰到好处,而且纯天然,没有添加一点香料。有的男知青连吃好几碗,当天晚饭都少吃了许多。

打那天起,我们的每顿饭就都跟枣酱有联系了。蒸玉米面糕,开始时中间夹一层枣酱,后来改成夹2层,那糕模样又好看,吃起来又可口,大家都称赞,说这种吃法好。架不住天天如此,顿顿如此,终于都吃不动了。男生最先提出:咱们能不能换换样啊?一天三顿离不开枣酱,胃里都冒酸水了……看着剩下的半缸枣酱,我们也发了愁。做饭的窑里热,也没有什么防腐措施,如果不及时消耗掉,要是长了白毛,发了霉可怎么办呢?

还是老李足智多谋,又给我们出了个好主意。他去沟里别的知青点,大肆宣传我们做的枣酱好吃,说得人家直流口水,关键时刻他再给人家出主意:你们沟里的菜多,我们塬上菜少,不如你们担上菜,去换我们的枣酱,来个互补,不就各尽所需了吗?对方大喜。一天,一个男生担着一付担子来到我们塬上。那付担子一头是个筐,另一头是个桶,当然筐里和桶里都是我们塬上平日少见的蔬菜,我们留下了菜,给来者舀了满满的一桶枣酱,他偏担着担子,高兴地走了。

我们吃到了用枣酱换来的蔬菜,那些久违了的新鲜蔬菜,我们吃着别提有多好吃了。虽然那担蔬菜数量有限,我们也没什么可供炒菜的油,然而那段短暂的、吃上新鲜蔬菜的的日子,令我们像过年一样高兴。

如今去超市,偶尔看到货架上摆放的各种果酱瓶,那些胳膊腕粗细的小玻璃瓶,顶多能装不到半斤的果酱,却能卖出几元、甚至十几元的价格,联想到做过的枣果酱,曾经用大柴锅熬,用大马勺舀,用铁水桶装,用大水缸盛,要是把那些枣酱分装到这些小瓶瓶里,能装多少瓶啊?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