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莹
2015-11-13 第416期
周玉蔻在记者会上
有人开玩笑说:2015海峡两岸最大的共识,就是“不理周玉蔻”。
11月7日在新加坡,习近平会见马英九,台湾独立媒体人周玉蔻在陆方、台方分别召开的记者会上都有“闹场”。她攻击陆方记者会“没有诚意”,又对马英九大喊“你说谎”。
记者会上的表现并不是她当天的全部“动作”。她说,在记者会之前,习近平和马英九合影时,也是她高喊“挥挥手啦”,两人于是一起挥手。这段视频被发在Youtube上后,网友Sx Ye笑评:“其实能控制海峡两岸的人是她吧?”
她的“闹场”行为,在台湾引发大量争议,更导致大陆网友一片骂声。而她一如既往不当一回事:“我又不需要选票!……这些对我来讲一点都不重要。我做了我该做的事,我追求了真相,就这样子。”
“白宫资深记者海伦·汤马斯说过,记者的工作就是让政客不舒服。那我最喜欢让政客不舒服。我现在会让马英九不舒服,让张志军不舒服,将来我也会让蔡英文不舒服,也会让更多的政治人物不舒服,”一副“娃娃音”、身高仅155公分的她,却是台湾最强势的女性媒体人之一。
习近平挥手是我喊的
如今她以在“习马会”上“闹场”而出名;但其实在记者会之前,她还是抱着满腔好意的。
“1989年,李登辉访新加坡,随行采访;1989年,郭婉容带团出席北京亚洲开发银行年会,现场采访;2015年,马习新加坡会,现场采访是必然,”出发去新加坡前,62岁的她在脸书上宣称:“我好喜欢我的工作。”
“马习会关乎两岸发展与台湾未来,善意祝福是必然的基本态度,”“习马会”当天下午1点,她还这样在脸书上写道。
那天,她全天在脸书上直播“习马会”。为了等习近平和马英九的合影,她说自己抢在最前面,跪了70分钟。
下午3点,习近平和马英九一左一右同时进场。在第一排的她高喊:“挥挥手啦,总书记!”很多记者也跟着她喊起来。习近平和马英九于是挥手致意。
她对这一幕非常得意。这让她回想起,1989年,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待老布什,36岁的她是现场唯一的台湾记者。
“我看到邓小平先生,我说邓主席我是台湾来的记者,最后邓主席还看我一眼。因为那时候两岸关系非常封闭,所以法新社还发了一个稿子说,这是两岸之间奇怪的另类接触。因为这个,我们老板还赠送了一个金牌给我。”
她自认是非常了解大陆的,因为她曾是第一批驻大陆的台湾记者。
直到听到马英九讲话后,她才怒了。“马英九公开致辞的时候,新闻中心的台湾记者就骂开了。”
记者会上,尽管马英九回答了14个问题,但她更火大了。
“前三个问题我就发现,他也是安排的。因为画面很快就转到他提到的那些记者,而且问问题的人居然都是主管,不是线上记者,这就让我有点火大。所以我是在最后1/3时间我才举手,陈以信(马英九发言人)在我对面,白宫的记者都是最资深的那一位可以先发言,我跑了38年新闻,我没有资格问一个问题吗?你明明知道那些年轻记者不敢问好多问题啊,而且全台湾都知道我是一个会问问题的人!”
我们是老一派的记者,受的教育和训练是不一样的
“我们是老一派的记者,受的教育和训练是不一样的,”她语气中有不容置疑的骄傲。
周玉蔻在记者会上
她从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后来到哈佛大学进修硕士,毕业后回台湾参与《天下杂志》的创刊,担任创刊号封面故事的撰稿人。
她的新闻启蒙老师是《天下杂志》创办人殷允芃——这位如今已73岁的台湾女性新闻人,曾任美国费城询问报记者、合众国际社记者、纽约时报驻华记者、亚洲华尔街日报驻华特派员,获有“亚洲诺贝尔奖”之称的麦格塞塞新闻奖,其名言是:“我以做一位记者为乐”。
“她是我大学老师,所以我很幸运受到很经典的训练:就是追求真相,”周玉蔻说。
周玉蔻后来在《联合报》做外交记者跑国际。“那时国际新闻很丰裕,比方菲律宾总统改选,韩国总统改选,台湾是经济发展很好的时候,报纸又是垄断,他们的财力很雄厚,所以我很幸运地被培养。常常被派出国,访问过李光耀……”
“那个时候待遇很好,比现在还好……”回忆过去时,她眼里闪着光。当时她跑菲律宾新闻,还得到一万美元的奖金,一万美元当时是四十万台币,那时四十万台币可以付完忠孝东路一栋房子的首付款。
“然后有很好的总编辑、采访主任,他们都教得很好。”
她说,自己年轻时就是一个“叛逆的记者”。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台湾新闻局开军事外交记者会,也是“被安排”:“我们那时候更严重,还给你一个条子,就让你照着条子念,”她当时就站起来开骂。“所以我一向如此,我不是在新加坡才这样子,我36年前就这样子。”
“那天完了之后,回到我的电台中广公司,我的总经理黎世芬、我政大新闻系的学长,打电话跟我讲,哎呀,玉蔻,外交部发言人说不欢迎你去采访。我问他,你怎么说?他说我派记者不需要你们欢迎,”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温柔,“我是这样被培养长大的。”
她承认,自己也被“驯服”过。“我不是一个去坐牢的人。我爸爸也曾警告我不可以乱写。所以在我工作当中,我也会避免政治争议,比方在解严之前,有很多敏感的东西我也不碰的。基本上我不是一个乱搞的人,我也不是一个胆大到想要去做烈士的新闻工作者。我在联合报,有些消息不可以登的时候,我们也都把它变成参考消息。”
但是,她认为,偶尔被“驯服”也许是媒体万不得已的一种生存方式,但不能习惯于“被驯服”。“一个国家的进步,它不止是经济的进步,媒体的自由报道权绝对是这个国家进步的一个轮胎。如果新闻界被钳制到连新闻界自己都不争取,那你这个国家没希望了。”
如果是20年前,台湾记者会鼓噪的
在她看来,2000年之后,台湾经济开始下滑,台湾媒体变成了廉价劳动力。“媒体变成了非专业人士做老板,这些人没有办法指导新闻工作的美在哪里……我们的新闻界浮浮沉沉,到有一天,记者会问题都是安排好的时候,台湾的记者居然不抗议。如果是20年前,台湾记者会鼓噪的。”
她觉得,26年过去了,她没有变,但台湾媒体的氛围变了。
“一个记者打破万难去完成追求真相的责任,这在过去是受到赞美的,”她不能理解的是,这次在“习马会”上,她认为同样是“追求真相”的举止,却引起这么大争议。
“如果我们老板还在的话,他一定会再给我一个奖金!”她坚信自己是对的,“所以我这次看到这些年轻的记者,他们的怯懦,他们不积极去争取自己的采访自由,我其实是很生气的。”
“很多年轻记者,他们最近这几年是不是在台湾的‘小确幸’活惯了,台湾最近几年的新闻环境是变化了,因为经济发展没有那么好,所以没有那么好的训练。他们忘记了,他们变成小贵宾狗一样的,这是不对的!……我也不怪这一代的记者,但是我觉得这一代的记者必须学习,你们不能这样子。民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们跟我说,哎呀民进党对新闻界也是很回避呀,我说哪一个政治人物都是啊。”
周玉蔻在记者会上
有人批评她“没有礼貌”,她激烈抗议。
“这个评论很好笑!记者工作的前提绝对不是礼貌,记者工作前提就是问问题,问出真相……礼貌是我跪在前面拜托你给我问问题?所以我感慨的是,台湾新闻界自甘堕落,跟我26年前比,台湾新闻界没有进步。”
她承认,最后骂马英九“你说谎”,“我必须为自己负言责”,但那也是因为马英九“反反复复,不好好回答问题”。
你不要以为你26岁就需要争取,62岁就不需要争取
“习马会”数天后,她仍坚称:“我的想法都一样,坚持没有变。”
“我的训练告诉我,记者的工作是一个社会参与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他怎么可能只是一个记录者呢?……我认为任何一个政治人物跟新闻界的互动都是独立的,我是第四权嘛。你们两个的见面如果画面有挥手更好看,那结果习主席也挥了。这就表示我们记者不是傻呆呆地只是做见证历史的目睹者,我们是参与历史者,谁说见证是拿脸书去打卡,那我去干吗?我花那么多钱,而且我是独立工作者,我去新加坡我来来往往那么累,我当然要让我的工作是一个有火花的工作啊!”
可是,作为这么资深的记者,她难道没有预想到,记者会要“被安排”吗?
“所以才要对他表达你的立场啊,你不表达立场你就变成一个驯服的傻蛋!……新闻自由跟采访自由,不是上帝给你的,也不是总统给你的,是新闻工作者自己争取的!你不要以为你26岁的时候需要争取,你62岁就不需要争取,每一天、任何一个国家,他的政府人物一定要剥夺你新闻界让他不舒服的权利,新闻工作者就是要让政客觉得不舒服嘛,才是民主嘛!……我告诉你,新闻的进步是这个国家进步的原动力,你要有信心。”
台湾媒体同仁怎么看?褒贬不一
对周玉蔻“闹场”,台湾人褒贬不一。
台湾铭传大学新闻系主任孔令信认为,周玉蔻现场的“大动作”,“对在现场媒体同业来看,无疑地还是在做口秀,而且秀过了头,所以不少人报以嘘声。”
资深媒体人黄光芹也“炮轰”周玉蔻,认为她在记者会上只要举手、大叫,就能成为媒体焦点,但最后并没有得到任何回答,也没有发任何稿子,“这样根本不能算是采访”。
香港媒体“端传媒”在“马习会”当天迅速采访了周玉蔻,发稿标题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周玉蔻》。该稿“幕后推手”、台湾资深媒体人李志德笑说:稿子发出后,“这标题据说让有些人很不舒服,纷纷声明‘我没有’……”
不过,李志德仍然认为,周玉蔻问出了最重要的问题。马英九提到“中华民国宪法”那一段,“就是在周玉蔻的不断叫嚣下被逼出来的”,“所以对支持马、批评周玉蔻的人而言,事实很残酷:没有周玉蔻在那里叫嚣,你们想替马搽脂抹粉恐怕都找不出胭脂……这世界不存在完美的抗议手段,却总是少不了‘求全责备’的批评。”
另一位台湾资深媒体人林宏展也站出来为周玉蔻说话:“在有限的提问问题配额中,连‘马英九袖扣为何要打开’都成为问题时,宁可让八卦、搞笑的提问上场,也不容许有意外插曲出现的布局,就知道这种筛选式的安排,有多么的无奈!”
“你或许抱着取笑她不知国际礼节,或她是在作秀闹笑话的心态在看待她,但在面对‘追求真相是记者天职’这一部分,你不能不尊重她追求真相的坚持与勇气。”
(凤凰网: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