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新华网:三问毕节非正常死亡事件 留守儿童悲剧何时休?


来源:新华网

悲剧发生在茨竹村一座三层的小楼里。和周围的四五户农户相比,这座修建于2011年的小楼外墙贴着瓷砖,显得还比较体面光鲜。可走进屋内,却是另外一番情景。

原标题:留守儿童悲剧何时休? 三问毕节非正常死亡事件

新华网北京6月11日新媒体专电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9日23时许,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茨竹村发生一起儿童集体服用农药事件,4名儿童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悲剧牵动了无数网友的心,在扼腕叹息的同时,疑问也接踵而来:孩子为何殒命家中?原因到底是什么?如何杜绝类似悲剧再次发生?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这个偏远而贫困的小山村。

悲剧是如何发生的?

悲剧发生在茨竹村一座三层的小楼里。和周围的四五户农户相比,这座修建于2011年的小楼外墙贴着瓷砖,显得还比较体面光鲜。可走进屋内,却是另外一番情景:破烂的家具、裹成一团的被子,桌面上积满了灰尘,书本、杂物散落在房间的各个角落,一看就是许久没有收拾过的模样。

悲剧,就发生在这座内外反差极其强烈的屋子里。

9日当晚,夜已深,整个村庄渐渐进入了沉睡。村民张启付家里正在装修,他睡不着,一个人在房前拾掇了一会儿,觉得累了,就靠在自己的摩托车上休息。突然,他听到附近邻居家的房子里有响动,以为进了野猪,就打着电筒循声而去。

映入眼帘的一幕让他大吃一惊。四个孩子躺在地上,其中一个男孩口吐唾沫,正在抽搐。他第一时间打电话报了警。

不到十分钟,公安人员和村里的干部闻讯赶来,将四个孩子送到最近的卫生服务中心抢救。23时许,因抢救无效,这4名儿童不幸死亡。

公安机关调查显示,死亡的这4名儿童系兄妹关系,最大的哥哥13岁,3个妹妹分别只有9岁、8岁和5岁。初步调查显示,这4名儿童系服用农药中毒死亡。

茨竹村村支书高华成告诉记者,这4名儿童独居在家已有两年光景。他们的母亲任希芬因家庭纠纷,2014年3月外出后一直去向不明;父亲张方其常年在外打工,今年过年曾回来过,但3月份又外出打工了,至今联系不上。

据调查,孩子的爷爷奶奶已经过世,外婆外公住得很远,虽然还有一些亲戚,但张方其夫妻离开的时候,从未把孩子托付给任何亲戚、朋友或邻居照看。平时4个孩子的饮食起居都靠13岁的哥哥照顾,但很显然,这么小的孩子难当重任,除了家里乱七八糟的没什么收拾,四个孩子平时也穿得破破烂烂。

死因到底是什么?

从警方排查的情况和周围村民的介绍看,张方其家的家境在村里并不算太差。“两口子一直都在打工,这样的家庭在村里也算不错,并不是穷得叮当响的那种。”驻村干部顾在朝说。

孩子的姨婆潘玲说,这些孩子平时食宿自理,张方其打工之前曾办了一张银行卡交给大儿子,今年4月还给孩子汇过700元钱。在他们的家中,也尚余1000多斤玉米和50多斤腊肉。

高华成说,考虑到张家孩子比较多,乡里从2012年起将张方其和长子纳入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每季度保障金额为425元,2013年调整为440元,2014年再次上调到531元。警方在事发现场搜到的银行卡显示,账户里结余的低保金还有3500余元。

孩子到底为什么自杀?周围的村民们也百思不得其解。“他们家和其他村民没有什么矛盾,事发前也没发现孩子有什么异样。”村民杨昌秀说。不过唯一和其他家庭不同的是,无论是张方其本人还是他的孩子,性格都比较孤僻,不爱和人交流。

张方其的二姐张方友说:自家兄弟平时比较孤僻,来往很少,出门也不会来交代一下照顾家里,“平时打工都有点联系,但今年都联系不上,电话要么通了没人接,要么就是停机”。小孩们和自己也不亲近。

杨昌秀说,张方其的家人和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愿意和邻居交流,因此大家没什么来往。张家的小孩平时很少出门,也从不和其他孩子玩,家里房门时常紧锁。平时,他们也不知道隔壁家里是否有人,在干什么,只有晚上家里亮灯才知道有人在。“最近一个月,老师们经常来劝小孩读书。老师们说:‘你来读书嘛,在学校读书还有一顿午饭吃。’但小孩只是答应,没怎么去。”

顾在朝回忆说,前年为了催孩子入学,他和派出所以及中心小学的校长、老师一起到孩子家里去过,但家人和孩子都不那么积极。“有时候孩子一个多星期没去上学,学校找到家里,家长却不知道。有一次小孩消失了很久,村里和学校很多人还分头去找。”顾在朝说,小男孩一直都不太听话,也经常被家里人大骂。

如何避免悲剧频繁发生?

目前,孩子的死因仍然是谜。但令亲戚、朋友、邻居,乡镇村各级干部和公安干警着急的是,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联系方式,孩子的父母仍处于失联状态。远亲肖文英说,孩子不缺吃穿,缺的是家人的关心和照顾。“父母说走就走,很多责任都没尽到”,对孩子的关心,甚至还比不上村里的干部和周围的邻居。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当地第一次发生类似事件。2012年,5个孩子在雨夜躲入垃圾箱生火取暖,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最大的13岁,最小的9岁;2013年,5名儿童在放学路上被工程车撞死;2014年,12名女童被教师强暴,最小的只有8岁……无一例外的是,他们大多都缺乏城里同龄人的幸福童年,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少基本的生活照顾和精神关怀。

俗话说,生而不养,养而不教,则妄为父母。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刘成斌分析认为,在贵州等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缺乏“心理关爱”,大多数留守儿童极端情绪显著,辨别是非能力弱、行为习惯较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控制能力。刘成斌说:“家庭的作用无可替代。”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对孩子成长而言,更重要的是家人的陪伴。

物质弥补不能替代家庭温情。刘成斌说,“夫妻出于生计外出打工,儿童缺乏监管,导致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温情缺失。不少留守儿童心理上普遍存在自卑、内向、易怒等缺陷,这给儿童的‘社会化’带来很大困难。”

留守儿童悲剧频频发生的背后,既是父母的责任,也有社会的问题。儿童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未来。尽管近年来,为解决留守儿童等问题,一些地区也成立了类似的留守儿童学校,但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儿童的心理需求。专家表示,政府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优秀农民工及其配偶、子女的落户政策,为外来务工者家庭融入城市创造积极条件。加强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管理与保护,及时摸清辖区留守流动儿童底数,加强对这一人群在教育、医疗、社会救助、心理干预等方面的服务,用温情温暖幼小的心灵,让阳光照亮曾经的阴霾。(采写记者张乐、马意翀、张华迎、胡星、骆飞)

[责任编辑:PN032]

标签:女童 外公 奶奶

人参与 评论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