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记者眼中的60年:农民种地 从抡锄头到用农用机械


来源:亚心网

自从开始土地流转,张秀艳家中的200亩棉花地实现了机耕、机播、机采的种植模式,过去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的操作,现在有了电脑和农用机械的配合,人力投入大大减少了。也许,这就是张秀艳年轻的秘诀。

原标题:记者眼中的60年:农民种地 从抡锄头到用农用机械

亚心网讯(记者张晨暄)记忆里第一次去农村的经历是在上高中时的一个秋天。那时正是收获的季节,因为学校组织同学们去乡下拾棉花,我才初次看到了村庄是何模样。

2011年,进入新疆经济报社成为一名记者后,我和农村的接触日渐增多,可以说我不是在采访,就是在采访的路上,而第一次自己独立完成的稿件就来自农村。当时,新疆正在大力推广土地流转这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采访车缓缓驶进沙湾县四道河子镇八分地村,那时春节刚过,农民还都没有忙起来,村民张秀艳是我此行的第一位采访对象。很坦白地说,这次采访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并非来自采访内容,而是张秀艳。

我印象中的农村妇女应该是围着头巾、肩扛锄头,有着一张即便是美貌但却因为风吹日晒已看不出俊秀模样的脸。张秀艳却不是,她的着装打扮不比城里的女人逊色,一言一行都传递着时尚的气息,整个人显得比实际年龄小很多,可以说,她完全颠覆了我眼中农村女性的形象。

张秀艳家世代种棉花,院子里落满灰尘的铁锨、锄头似乎闲置了许久,那是张秀艳的父辈祖辈当年种地才能用得上的工具,到了张秀艳这里已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自从开始土地流转,张秀艳家中的200亩棉花地实现了机耕、机播、机采的种植模式,过去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的操作,现在有了电脑和农用机械的配合,人力投入大大减少了。也许,这就是张秀艳年轻的秘诀。

从北疆到南疆,随着采访次数的增多,我发现新疆农村的改变真的是天翻地覆。从完全陌生到日渐熟悉,农村成了我常去的地方,在那些淳朴的农民朋友的感染下,我开始喜欢甚至爱上了村庄……

标签:张秀艳 农业 种地

人参与 评论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