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环球网:一些问题18大后仍存在 但“死结”印象被打破


来源:环球网

十八大过去两年半了,中国社会有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变化。如果以普通百姓的眼睛看这些变化,它们都是些什么呢? 这些变化大体处于政府呼应百姓关切的范围。

原标题:社评:十八大以来两年半 中国变化几许

十八大过去两年半了,中国社会有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变化。如果以普通百姓的眼睛看这些变化,它们都是些什么呢?

这些变化大体处于政府呼应百姓关切的范围。十八大之前,舆论抨击最多的是腐败、房价高企、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事故和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等等。很多人对国家解决这些问题很悲观,认为中国在很长时间里可能“就这样了”。

这些问题很多至今都还存在,但这两年多里,它们是“死结”的印象被打破了。如果说今天的中国同十八大以前相比“有些不同了”,这是个基本线索。

反腐败带来的变化最强烈,这方面的现象已经比比皆是。对于中国未来的官场能够清廉到什么程度,以及那样的清廉能够多稳定,人们尚无概念。但腐败是可以治的,胆大的官员可以肆无忌惮贪污索贿、将公权力大张旗鼓私用的时代结束了,这一信念正逐渐在中国社会确立起来。

房价稳定住了,也没有出现断崖式下跌,相对的稳定和小区间波动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希望房子能保值的人和希望今后能买得起房的人各有期待。

我们依然在骂雾霾,骂问题食品,但雾霾最严重的华北地区居民仔细想想,这两年雾霾出现的频次是不是在逐渐减少,有点像个趋势呢?还有我们最痛恨的另一类事情,即“有毒食品”事件,是不是也比前些年少了一些呢?食品安全仍是重大挑战,但是为牟利而故意制造问题食品的犯罪行为受到沉重打击,法律的震慑力在起作用。

前些年重大生产责任事故频出,动辄几十人遇难。不知是国家的制度杠杆硬了起来,还是因为煤炭生产走低,或者就是因为这两年的运气好,总之近来我们听到的这类悲剧明显少多了。

中国这两年最突出的消费现象之一是出国游火爆起来。在国内,高铁从备受指责转眼间崛起为沿线人们出行的主力交通工具,这对很多人的生活及工作偏好产生了影响。再有就是看电影的人群迅速膨胀,中国人的“消费层级”似乎在悄然上升。

中国像是在朝着更现代、更规矩的社会前行,一些令人鼓舞的趋势有的已清晰可见,有的正隐约形成。比如全面依法治国是浩瀚、庞大的使命,但它不再是个口号,而转化成中国社会的坚决实践,以及可信的愿景。

当然,今天也有了几年前不曾想到或者不突出的问题,比如一些官员懒政怠政,经济下行压力严峻等等,它们实际都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深层次问题。但我们看到,中国的问题是“流动的”,你来我往,都非固化的“不治之症”。当一个问题被全社会深恶痛绝时,它决不可能不被触动,国家形成解决它的决心和力量都不可避免。

客观说,虽有上述诸多好的变化,但人们的不满意依然存在。回顾改革开放史,我们发现,几乎每一段时间中国社会都有各种牢骚。也许沧海桑田的变化感只存在于回忆中,现实中人们最通常的感受就是好变化来得还不够快,不够立竿见影。

一个时代的成功在于它能朝着未来方向积攒下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变化量,并且能处置好有可能干扰社会正常进程的各种情绪,尽可能减少前进途中的各种代价。

历史评价一个时代通常首先注重它可被量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但那个时代里知识分子的感觉如何,往往会发挥微妙的作用。因为他们的“嘴”厉害,能把自己群体的感受在相当程度上扩大成整个社会的意见,并向后世传播。

知识分子的这种能力会部分转化成他们所处时代的压力。因此知识分子保持客观性和真正的公益心,以全社会的利益为自己利益,对每一个时代都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PN048]

人参与 评论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