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台湾体育竞技交流60年
2008年07月10日 10:55南风窗 】 【打印

全运会上的台湾队

1971年的“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建交的大门,也给中国体育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从那之后,体育外交成为了体育工作的重心,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则被称为“修正主义纲领”大加批判。

在叩开美国大门一周年时,晚年毛泽东迫切地希望能打开国共之间僵锁了几十年的门,体育机构仍作先锋,他指示:体育部门要主动邀请台湾运动员、教练等到京参加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亚运会选拔赛、全运会等;对应邀回国参加比赛的旅日、旅美等台籍同胞热情接待,并召开座谈会、联欢会阐述中共的政策。

到1975年的第三届全运会,终于“请”来了台湾代表团。当时,台湾省体育代表团共279人,其中运动员190人。他们是由台湾省和居住在大陆的、港澳的、旅居海外的台湾省籍的运动员组成。

团长蔡啸出生于台南,15岁就跑回大陆参加抗战,随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建国后,还做了两届中央委员。副团长黄于燕则是一个祖籍台湾南投的美国商人,他当时从纽约赶到北京时,受到了包括邓小平在内的5位副总理的集体接见。

1975年正值中国国内物资匮乏的年代,参赛的运动员住宿、饮食条件都异常简陋,但是,台湾省代表团则是个例外,他们被安排住到当时最好的友谊宾馆,在菜单的安排上,从上百种琳琅满目的各色美食中选出“最佳”台湾版食谱,由专门的厨子打理,台湾人喜欢吃卤肉和海鲜,这些便成了餐单的主打,配餐都加入卤蛋,另外特意增加素食,正餐最后选用台湾烧肉、粤式烧鸭、银雪鱼、甜品和芝士。点心餐有台湾糯米鸡、虾饺和时令水果。

比赛场上,则充分体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只要有台湾运动员的比赛,从来不会发生任何纠纷。这样一个“政治表演”意味浓厚的代表团,自然不会给两岸和解带来什么积极意义。但在那样的年代,体育恐怕是唯一一个可以用来试探性交往的领域了。那次全运会,也是自1948年以后,台湾省代表团再一次出现在全国运动会上,这一次实现在同一国家架构下竞逐体育,比上一次艰难了许多。

1980年4月13日至23日,在美国圣安东尼皇家学院的邀请赛上,来自大陆和台湾的田径选手进行了30多年来的第一次同场比赛,开创了曲线交往的先例,实现了两岸体育交往中“零”的突破,时任台北田径协会秘书长、世界女子200米和200米栏记录创造者,被称为“亚洲羚羊”的纪政无限感慨地说:“这是一次真正的改变”。

奥运模式之后

大陆和台湾运动员真正意义上的同台竞技则出现在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1979年底,国际奥委会表决通过了大陆与台湾参赛的“奥运模式”,即分别以“中国奥委会”和“中华台北奥委会”的名称参赛。在解决了参赛名称问题之后,大陆和台湾的体育代表队第一次共同出现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

那届奥运会发生了许多让中国人难忘的故事。开幕式上,当中国体育代表团进场时,场内响起了解放军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旋律,可没想到的是,等中国台北代表团入场时,响起的也是这个旋律。很多中国人都吃惊地问:为什么会用解放军军歌作为中国台北的入场进行曲呢?

后来美国人的解释是,这并不单单是一首解放军军歌的旋律,而是一首很古老的军歌,早就在中国流传。两岸官员回去仔细查证之后,这才知道此曲原名《德皇威廉练兵曲》,是一首普鲁士军歌。

早在19世纪清政府练新军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就用此曲填词作为队列歌曲,民国后,北洋军阀各派系军队、国民革命军、新军阀军队,都用此曲填入新词成为军歌,一直到后来的八路军、解放军,这个曲子被中国军队广泛使用。在奥运会入场式上,海峡两岸运动员入场时,东道主均用此曲伴奏,可谓用心良苦。

在后来的比赛中,许海峰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在60公斤级举重比赛中,获得金牌的大陆选手陈伟强,与获得铜牌的台湾运动员蔡温义同台领奖,他们相互握手祝贺。在领奖台上,换了谁这都是一个起码的礼节,但这个场面却令众多电视机前的大陆观众感动不已,简直让人感觉祖国统一就在眼前了,这也成为大陆当年的“十大体育新闻”之一,那张握手的照片在大陆、台湾以及华人世界被广泛转载。

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大陆共获得15枚金牌,取代了日本在亚洲的盟主角色,这项成就鼓舞了所有中国人的自豪感,也拉近了两岸的心理距离。台湾当局放弃了“决不与共匪选手在同一运动场上参加任何活动”的态度,台湾媒体开始使用“大陆代表队”、“大陆选手”等字眼取代过去带有政治区隔意味的“中共代表队”和“中共选手”。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陶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