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专题 > 政治局44次集体学习 > 相关报道 > 正文
瞭望东方:中央政治局探求富国强兵战略
2007年10月11日 21:33 来源:新华网

不会卷入军备竞赛

对于此次集体学习强调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海外有分析提出疑虑:美中两国是否会展开新一轮军备竞赛?此间多位权威人士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有前苏联的惨痛教训,中国不会卷入军备竞赛陷阱,"协调发展"将体现更多新思路。

美苏进行军备竞赛时,前苏联当时的经济实力已接近美国的70%,而今天中国的经济力量虽然增长迅猛,但总量仍然差距巨大。2004年的军事预算,中国只相当于美国的1/20。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专家阎学通认为,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对国家综合国力的认识更加接近客观实际,修正了过去"综合国力就是经济实力"的观念,认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是互动的。

"以前总认为有了钱就有了枪,现在则是有了钱还不行,还需要枪来保护和增值手上的钱。这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即经济军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富国、强兵的确存在矛盾对立的一面,在资源量一定的条件下,国防投人会挤占经济建设的投入;但二者在资源上并不仅仅是单一的此消彼长的关系,也有互为依托的一面,在一定条件下,国防建设能促进经济建设。

全林远教授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其实质就是尽量减少和降低两者对立矛盾的方面,促进和强化两者之间统一、互为依托的方面。

他认为,中国应树立大国防观,加强国防,不仅要把眼光盯在军事方面,也要重视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冷战后,综合国力中经济、科技因素上升,军事力量因素下降,经济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核心,正日益成为一种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威慑力量。

他说,"只要把国防投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且充分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国防建设就会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牵引和推动作用。"

由于国防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危存亡,因此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往往率先产生和应用于军事领域,而后向民用领域转移,刺激高科技产业群的出现,推动民用高新技术的升级换代。美国在二战后的发展即是极好例子。

中国的国防建设也是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从"两弹一星"到"神舟"五号,军事科技对于民用科技的带动效益相当显著。

专家指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策略调整,不是简单的增量投入,而是强调投入的效益。国防投入要保持适度规模,防止大起大落。经验证明,和平时期占GDP的3%一5%是合适的比例。

附: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策略的路径

解放战争刚刚结束时,解放军官兵曾大量复员,随着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国防投入达到一个高峰。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1958年中共八大召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发表,对于战略环境的判断发生改变,加之随后而来的60年代初的3年困难,国防投入大幅度下降。

自1965年起,随着美国扩大侵越战争、中苏交恶,国家进入临战状态,认为有大仗要打,国防投入持续上升,成为首要任务,这对于国民经济影响很大,事后邓小平的判断是"对于战争危险的估计过于严重"。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84年开始百万大裁军,邓小平确定了"军队要忍耐"、"国防建设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方针,国防投入大幅下降。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台湾问題的日益突出,江泽民提出"兼顾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

21世纪初,中央提出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机械化和信息化成为国防建设的两大历史性任务。

2002年,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是在党的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明确地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确立为党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程瑛、贾葭/北京报道)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编辑: 高欣艺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
   十七大图集
采访十七大的美丽女记者
外国记者中式唐装采访十七大
非洲朋友收看十七大直播
中共十七大最年轻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