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九素描像
王老九登上全国文坛,《人民日报》可以说是“晴雨表”。1958年前,《人民日报》有过对王老九的报道,但王本人从来没有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作品。不过,1958年“新民歌运动”滥觞,王老九的作品就开始在《人民日报》上亮相,从1958年7月到1961年4月,共发表民歌《搬起泰山砸鸡蛋》、《纸老虎难过火焰山》、《愤怒变成快板诗》、《延安作风放霞光》、《新年颂歌》、《时代弓弦任你张》、《唱支歌儿朋友听》7首,短文《看稿杂谈》、《我永远不觉得“够” 》2篇,频率很高,对于民间诗人而言,是一种待遇的象征,堪称“至高荣誉”了。相对而言,和“农民诗人”王老九同称“中国工农二诗人”的“工人诗人”孙友田,上个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只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2篇诗歌(1959年11月27日第8版的《队长回来了》和1961年3月24日第8版的《煤城春早》)。
到了“新民歌运动”开始后,王老九的“代表作”《想起毛主席》风头更劲,入选多种选本,受到很多评论家的赞誉,甚至被著名文艺理论家郑伯奇称作“脍炙人口的”、“广泛流传的杰作”(《农民诗人王老九和他的诗》,《读书》1959年第17期)。
当然,王诗显著的“相似性”,并非没有专家学者注意到这个问题。1979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编的《中国新诗选》(三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5种之一,初稿完成后曾由教育部委托编选组召集全国部分高等学校和有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审稿,是当时一部比较权威的现代文学史参考书,审稿专家均是一时之选。在这套《中国新诗选》中,王老九入选《无题》、《七一歌颂毛主席、共产党》、《秦颂丞的画像》等3首,《想起毛主席》不在其中。尤为耐人寻味的是,《毛泽东》(即《新湖南山歌》)却收录在此书第三册的“民歌”部分中,虽然没有了辑录者吴奔星的名字,但注明“选自《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版”,显然,编选者和审稿人注意到了《毛泽东》和《想起毛主席》之间的惊人相似度及时间差,以“取舍”的方式,无言地表明了他们的态度。
走笔自此,才想到“新民歌运动”至今已经50周年了。“新民歌运动”的得失及其经验教训,自有文学史家去褒贬评论。本文只是把我所掌握的材料罗列出来略作如上考证与分析,以期帮助今天的读者对《想起毛主席》和《新湖南山歌》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出自己应有的判断,并不涉及对王老九其人其诗的评价,更遑称结论了。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谭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