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造城市长耿彦波被叫"耿拆迁"
2009年11月25日 08:38瞭望东方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挨一时骂还是挨千秋骂

《瞭望东方周刊》:抓了十多年的城建,你如何总结得失?

耿彦波:我有几个总结:一是留遗产还是留遗憾。搞城建,为什么这么多拆迁,那是纠正错误,一定要有长远眼光,政府不能搞短期行为,一定要有长远规划。

第二是挨一时骂还是挨千秋骂。我不在乎一时的得失和骂声,骂我我沉得住气。我们有很多能干的人,一看挨骂就说,算了,我不干了,跟他们相比,我像“二百五”。

作为一个官员,你不干事,你走了以后呢?老百姓骂你懒官、庸官,甚至贪官,那就得挨千秋骂。逃得了一时骂,逃不了千秋骂。

第三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还是有多少事找多少钱。钱从哪里来?我的观点是,按照计划经济眼光看,城建是个无底洞。按市场经济眼光看,城市是个产业。

再一个体会是做官还是做事。

《瞭望东方周刊》:做官还是做事,听起来并不矛盾。

耿彦波:这不是个官话。为什么呢?因为有个规律在里边,多说话难免说错话,多做事难免做错事。所以从官场的定律来讲,做事就是给自己找压力。

《瞭望东方周刊》:但你还是干了。

耿彦波:我的想法,“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只要在这个舞台上我就拼了命地干,我当县长就要当最好的县长,当市长就要当最好的市长,这是我的职责。而且,我的运气也很好,一路上碰到了很多好领导。

《瞭望东方周刊》:也就是说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

耿彦波:最起码是个选择的问题。我一路遇到很多风波,有人说,看,这下可栽了吧,其实我一点压力没有。很多规划都是我定的,包括云冈石窟,都是按我的意见定的,我完全承担责任。

让大多数人满意就抓住了执政的核心问题

《瞭望东方周刊》:大同城建,从规划到施工,大部分是外地单位,有人批评你为什么不把机会留给当地人,对此你怎么看?

耿彦波:这涉及力争上游还是甘居下游的问题。现在有人说,我们落后,不如人。他们能办到我们就不能办到吗?我们站在他们肩膀上,不能为我所用吗?不但可以,而且还可以创造一流。一流是个国际标准,不能关起门来搞一流。所以我们要一流的规划、一流的设计师、一流的工程队。

对工程队,必须严格,不能被官商勾结一脚踩住你。打倒自己的永远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瞭望东方周刊》:民间的很多声音现在对政府搞城建抱另一种态度,认为官员大搞建设才能有更多机会腐败。你要打破官商勾结,如何才能做到?

耿彦波:任何时候都要有这种勇气。什么给你力量呢?首要的一条,是保住自己立身的原则。我跟干部说,你们一定要理解。一些干部上门来,送点礼,我说你尊重我就要尊重我的理想,尊重我的追求。这是很难的一件事,合理的拒绝是很难的。你要跟大家打成一片,你拒绝他,他会说领导不信任我,真是挺难的。我在榆次,一个乡镇书记来看我,带两三千块钱,我说对不起,大环境我改不了,但是榆次要创造清明的政治环境。

我在榆次,虽然做了一点事,但是最重要的是创造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最年轻的乡镇长28岁,是我用的。我看见优秀干部,非常高兴。所以我说我不想走,好不容易带出来一个队伍,那指挥调动简直是一个声音,生龙活虎。所以大同未来也还是要靠改变人,要有一个好的团队。

话说回来,最后大家还是会理解你。你看我在哪个地方,干部不能说没有意见,但是90%的干部和群众肯定欢迎我,因为我从来没有害过任何一个人。

《瞭望东方周刊》:大同现在是勒紧裤腰带搞城建,不少人因此感受了改革的阵痛,你如何理解这种阵痛?

耿彦波:作为一个政策制定者,只能坚持大多数原则,人有各种各样的,有善良的,不善良的,有好人,有不太好的人,有讲道理的,有不那么讲道理的,所以不可能百分百拥护你。让大多数人满意就抓住了执政的基本核心问题,当然目标是让大家都满意。■

(本刊特约撰稿许路阳、王刚对本文亦有贡献)(本文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