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造城市长耿彦波被叫"耿拆迁"
2009年11月25日 08:38瞭望东方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修路不打大家的主意

更意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

2000年3月,耿彦波被任命为晋中市榆次市委书记(随后榆次改为区,耿任区委书记)。上任第二天,一大早,灵石一位干部给他打电话说:“天石新城前面给你放着三个花圈。”

耿彦波一惊,赶紧吩咐不要声张,“这总不是个体面的事,捂住算了,但还是传得社会上流言蜚语。”

在榆次,耿彦波初显城市改造的大手笔:2000年,4公里长的顺城街拆迁拓宽改造工程,仅用了6个月时间;2001年,拓宽改造了迎宾路,修复了常家庄园;2002年,工业园区建设启动,榆太路改造完毕,区委大楼投入使用,东阳小城镇建设全面竣工;2003年,拓宽改造和新建了花园路、俞家街、锦纶南路、南内环路,榆次文化中心、文化广场、榆次二中、榆次老城相继剪彩。

如此大刀阔斧的拆迁和改建,在平静的榆次一石激起千层浪。耿彦波在灵石的“恶名”传到了榆次,榆次百姓说:“耿彦波就好干这个事,这样才能搜刮钱财啊。”社会上开始传言干部和百姓要集资。

当时的榆次基本处于吃财政饭状态,耿彦波回忆,他到任第二天去机关办公,看到机关食堂在放鞭炮,一问才知道是在办婚宴---机关食堂以办酒宴挣钱,可见财政穷到什么程度。

本打算“低调点”的耿彦波,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出来做些解释,他做了一次讲话。“我说现在榆次穷,穷是因为没有发展。小发展是小问题,大发展没问题,不发展是大问题。苟且偷生有未来吗?等能等来美好的未来?穷,就必须变,必须发展。”

他说,城市道路是公共产品,我不会打大家一分钱的主意,“大家就开始想,修路不打大家主意,这很少见,就拥护了。”

但是钱从哪里来?耿彦波有自己的经营之道。榆太路的拓宽改造,投资8000万元,全部通过开发商筹集资金。具体而言,新路设计路面宽60米,但拆迁时实际为80米,两边各空出10米建商铺。这样一来,榆太路两边就配套有3万平方米的商铺,以每平米4000元的价格出售,回笼资金1.2亿元。

与王家大院并称“晋中双宝”的常家庄园,当年政府先行垫资100多万元开发后,再由山西电力投入5000万元,买断独家经营权后继续开发,现在每年有上千万元的营业收入。

谢谢您,彦波

榆次的干部和市民开始发现这个书记有所不同:他经常清早5点多就来到工地,半夜才回家;他不按常规行事,喜欢现场办公,发现问题直接找到第一线的负责人,使许多中层官员产生“权力被架空”之感。

事无巨细,耿彦波都要掌握。修复常家庄园时,他一有空就到工地上察看,每一幅影壁、每一个雕梁画栋的细节他都要过问。他对施工质量要求极为严格,对下属不满,他会说:“你能完成你就干,你完不成有人能完成。”一位干部感慨:“在耿书记手下干事,不脱两三层皮,真交不了账。”

评价开始复杂起来,虽然仍有骂声,但赞扬声也开始传布。在榆次老城修复开业当天,群众自发地打出了“谢谢您,彦波”的横幅。

2004年3月,耿彦波被调到省城,担任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兼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一位市民看了电视新闻后,写了一首长达85行的长诗《足迹---送耿书记》:“星星知道你有多少不眠的夜晚,月亮知道你有多少思考的苦痛。苟利榆次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两年后,榆次网友在新浪上开了名为“耿彦波论坛”的博客。博客开栏语写道:“耿彦波于2004年3月19日离任榆次,至今已有两年,但群众对他的热情依然不减??”

在百度“榆次吧”里,至今有一个帖子仍处于显要位置:“亲爱的榆次人民,你们现在最想念哪一任书记?”后面数十条跟帖几乎都是一个答案:耿彦波。

耿彦波对此深有感受,他到太原任职后不久曾有一次回到榆次,“老百姓打横幅欢迎我,以后没敢再去,怕继任者工作不好做。”

对于离开榆次,耿彦波对本刊记者说:“其实我不想走,榆次老城改造没有完成,这是我的一大遗憾。”

请让我干满一届

耿彦波将争议带到了太原。

2006年6月,他担任太原市政府副市长,分管城市建设管理、国土、规划等方面。网上有人作诗:“整罢形象修政绩,大兴土木搞城建,挥尽百姓血汗钱,老耿岂能不升迁?”后来有人改了一句,变成:“为了百姓流血汗,老耿岂能不升迁?”

耿彦波在争议声中大步前行。上任之初,他就提出:2007年是太原的城建年,太原要“建设一个新城,改造一个旧城,挖掘一个古城”。

根据规划,2007年太原投资137亿元,重点建设道桥、城市配套等48个项目---建设资金和规模均为历史之最---以往10多年里,太原每年的建设资金一直维持在10亿多元的水平。

而这仅仅是牛刀小试。按照耿彦波的设想,2008年才是“大干之年”,总投入将达200个亿。

只是,尚未来得及“大干”,2008年1月,耿彦波又被任命为中共大同市委副书记,旋即获任大同市代市长、市长。上任前,耿彦波向省委请命:“希望能让我在大同起码干满一届。”

早年就读于山西大学中文系的耿彦波,年轻时能全篇背诵《论语》。他认为自己骨子里是个文人,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有独特的情结。从灵石开始,他的所有精力几乎都被城建所占,但仍偶以诗句寄托情怀。

不过,采访中他也时常感叹,搞城建如同带兵打仗,“不打不骂不过关”,这让他性格都有些变了。

在常家庄园有一副对联,是耿彦波所题:“燕居田园,静听蛙声一片,动情于山水之间也,淡泊方是人生根本;财取天下,拓开长路万里,报国尽匹夫之责耳,富贵不过身外浮云。”

本刊记者在大同采访期间,他刚作了一首长600字的《大同赋》,前半部分追溯大同的辉煌历史:“大同者,尧舜之治政,天地之化育,人世之理想,大道之直行也。混沌初开,刀耕火种,人类远宗先祖,许家窑遗址为证;战国中叶,胡服骑射,华夏开疆拓土,武灵王功业可寻。两汉要塞,白登风云,高祖无奈留遗恨;兵略重地,烽火连天,青山有幸寄忠魂??”

后半部分寄托自己的理想:“文化名城,古韵新章。一轴双城,无限风光。传统与现代齐飞,人文共生态一体。奋皇城古都之余烈,振大同崛起之长策??”■

“我不在乎一时的骂声”

--- 对话耿彦波

对我来说,这几年冲过去也就过去了,冲不过去我就是历史的罪人,贷了那么多款,如果留下一个半拉子工程,不可想象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舒泰峰 | 山西大同报道

文化是吃不穷用不尽的

《瞭望东方周刊》:从灵石一路走来,为什么你总从恢复古城和打造文化产业下手?

耿彦波:我们从“五四”开始,就认为中国文化有劣根性,打倒孔家店;解放后批判《红楼梦》、《水浒》,拆城墙,破四旧,一直到改革开放后大规模推倒重来,建设性破坏。至今我们很多人没有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没有把文化当做产业来考虑。不少地方把文化遗产当做负担,道路这么窄,就把旧的拆了弄宽点;平房那么多,拆了建高楼。这是我们过去的一个基本思维模式。回过头来看看,今天很痛心。我们忘了,文化是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财富和未来的希望。

第二个,我们的很多文物是砖木结构,跟西方不一样,受到自然侵蚀,逐渐残破,唐代的到了宋代不修复,宋代的到明代不修复,就没有了。现在还留存的如果不修,很快也就没有了。

老说我们有5000年文化,可是传统文化在哪里?不能光存在于典籍,还应该体现在文物上,所以保护文物是我们的使命。而且文物有价值,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是可以共享的。物质的东西我给了你我就没有了,文化是吃不穷用不尽的。是美美与共,而不是各美其美的。所以,保护不好我们就是不肖子孙。

《瞭望东方周刊》:山西城市的转型,除了搞旅游文化,是否有其他出路?

耿彦波:山西城市转型的路子很多,大同就要打造制造之都,医药产业、化工产业我们都在做。大同最大的投入其实还不在古城,而是在装备制造业园区、化工业园区、循环生态园区。它们与古城修复多项并举。

如果留下一个半拉子工程,不可想象

《瞭望东方周刊》:一些人评价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方式上太急,过多地体现了个人意志。

耿彦波:我没有过高估计自己的价值,我们都是凡夫俗子,芸芸众生,个人没什么了不起,不能扭转乾坤。但是根据大同这个古城的现实情况,它没有替代性,必须有一代人把他完成。靠几代人努力,恐怕做不成,大家文化认识不一样,而且后任一般都不愿意在前任的阴影下生活。

人生苦短。对我来说,这几年冲过去也就过去了,冲不过去我就是历史的罪人。贷了那么多款,如果留下一个半拉子工程,不可想象!

其实我是从文的,弄城建搞得性格都变了,就跟带兵打仗一样,说骂就得骂,由不得你。我为什么爱看《亮剑》,他那种精神,逃走了就枪毙了你,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全军覆没,那是生与死的关系,没有那么多选择,哪有那么多思想工作可以做。城建也一样,工程你不弄好,不打不骂就不过关。

我从来不做甩手长官,那是聪明人玩的游戏。人家会当官,抓大放小,就把事情做好了。但是我坚持一分辛苦一分财。“三分匠人,七分主人”,主人的审美,情怀,决定你建筑水平的高低。江南园林不都是古代文人自己参与的吗?

《瞭望东方周刊》:这么多年来,你收获了很多赞许,但也挨了不少骂,你怎么看待这些骂声?

耿彦波:从骂声中我总结了人生的很多东西。你不要想着一干好事大家都说你好,一说不好不敢干了。很多干部过不了这个关---我替你们干好事,你凭什么骂我,想不通,就不干了。

我觉得城市建设是春天挨骂,夏天就好一点,秋天就有收获。但是你能不能熬过春天和夏天呢?你不能光等着秋天收获,有因有果啊。

我担当这个责任,所以我走到哪里都在旋涡中。就是这样我才一直不接受媒体采访,我做事太高调了,做人必须要低调点。大家都说你好,恰恰是危险的时候;大家都骂你的时候,也许好日子就快来了。所以我如临深渊。都说你好,对你的期望值也高了,你不能出一点问题,另一些人会说你为什么就这么好,开始找你毛病。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