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考民族加分现象调查:规定挡不住人情
2009年07月20日 08:09新京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15名家长受党内处分

他们均是党员、领导干部,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和纪检部门或管理单位的处理

加分事件被曝光后,县委县政府在6月27日要求民宗局调档核查近年来申报批准名单,若不符合条件者,一律恢复原样,并在7月再次发文强调,父母双方均不属于少数民族成分的,本人不得变更为少数民族成分。

据杨永红介绍,自2007年起,巫山县一共受理更改民族成分100余人。到目前,已有31人主动申请改回汉族。

黄耀辉则在6月24日,就已向巫山县招办递交取消民族加分的书面申请。两天后,黄耀辉查询考生基本信息,发现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被取消了。

很担心自己的民族身份被查。他对记者说,重庆市调查组在6月9日调查的只是城区中学的考生,随后再调查区县中学考生。

7月7日,重庆市纪委监察局网站公布了此次“加分事件”的处理结果,对为考生违规更改民族成分、违规办理户口迁移的民族宗教、公安等管理部门的有关责任人进行处分。

这其中包括,撤销巫山县民宗局原局长万民强的党内职务、撤销其行政职务处分,该县公安局户籍科科长谢勇也被撤职。

公告还称,这31名“问题”考生的家长中,有15名是党员、领导干部(其中:市管干部1人,区县管领导干部10人,基层领导干部4人),他们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其余涉及的一般政府公务人员或居民群众,由其所在区县纪检监察部门或管理单位给予相应处理。

这其中包括何川洋的父母何业大、卢林琼,均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并且,巫山县已于6月29日,对县招生办公室主任何业大作出免职处理;对巫山县委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卢林琼予以停职。

加分项目林立,造假成风?

重庆的加分项目有15大类,坊间流传体尖生加分曾经也存在造假行为

“加分事件”曝光,重庆市文科状元先后被北大、港大弃录,虽然他的“裸分”659分(裸分即指:不包括任何加分)已超出北大录取线。

并且,在7月18日后,重庆本科一类录取工作最后截止期限,何川洋也没收到任何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那意味着他今年和大学无缘。

何川洋的母亲卢林琼始终不能接受这一事实。她认为孩子是无辜的。

卢林琼在电话中对记者说,儿子是文科状元,考北大本没问题,因一些考生家长几年前就开始为加分铺路,比如为孩子改民族,争取国家二级运动员。为保险起见,2006年,他们把何川洋的民族成分改成了土家族。这样,能加20分。

在重庆有着各式各样的加分政策。

在巫山县招生办招生科工作的代去思说,每年高考前,教育部都会发布关于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通知,其中有涉及加分的内容。然后,各省(市)根据本省(市)情况,制定符合本省市的加分项目。

代去思说,有一条是国家统一规定,即一名学生加分累计不得超过20分。

据重庆市招办公众信息网公布的2009年加分信息显示,加分对象共分15类。

代去思说,这15类中,只有三峡库区和农村独生女是重庆独有、其他省所没有的加分项目。

以库区加分为例,每个库区考生能加5分。学生只要有移民证,就能获得加分。

巫山全县有25个乡镇,其中15个是库区移民乡镇。一名知情人士介绍,小小巫山县城,想弄张移民证并不难。

巫山高级中学副校长黄少兵告诉记者,今年1900余名考生中,过半享受“三峡库区考生”加分照顾。

而对于运动员加分和生物竞赛加分中所出现的乱象更流传着诸多坊间传闻。重庆当地媒体就曾报道,运动员加分舞弊,采取“枪手”代考等方式。

一位重庆考生曾在百度贴吧发帖说,有乒乓方面的体尖生平时在课间和人比赛,连球都碰不到。

巫山县招办的代去思也承认,他也知道有体尖生造假的现象。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