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定挡不住人情关系
巫山县调查小组发现,原县招办主任不按规定直接找原民宗局局长申请更改儿子何川洋民族成分
巫山县招办在6月22日已得知这31名问题考生中有19名是出自巫山。招办一名工作人员说,当时他们处于观望状态,看事态发展。
“市里后来要求对此事彻查到底,决不姑息。”一位接近调查组的人士对记者说。
6月27日,巫山县成立调查组,对19名更改民族的问题考生展开调查。
巫山县委宣传部纪检组长宋传勇说,他起初还不信县招办主任何业大的儿子何川洋也是问题考生,调查后发现真是实情。
巫山县调查小组发现,何川洋民族成分被改过程非常简单。
宋传勇告诉记者,2006年上半年,在县招办工作的何业大,找到时任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万民强,请他帮忙更改儿子何川洋的民族成分。由何业大的妹妹何业清办理所需材料,并于2006年7月12日将资料及申请书交到万民强手中。
而按照《重庆市实施〈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分的规定〉办法》(简称“办法”)中要求,申请人必须先向所在单位提交申请,7天公示无异议后,才可将申请材料报于县民宗局。
有关知情人士透露,从调查结果看,何业大没有向单位提交申请,因他在招办工作,关系网密集,所以直接找到民宗局帮忙。
而重庆的实施“办法”中规定,民宗局必须核对申请人父母的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
但调查材料显示,原民宗局局长万民强没有查验何业大身份证和户口簿的原件,并于7月12日当天签注了“同意报批”的意见,并上报市民宗委。
10月9日,何川洋的申请获批,并发放了更改说明书。何业清凭说明书到公安机关办理了何川洋民族成分更改手续,汉族改成了土家族。
对于公安部门更改民族成分时为何不核对申请人父母的民族成分,民宗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因为有了上级部门出具的更改说明,公安部门就会照此办理。
巫山县民宗局现任局长杨永红也表示,如果有人找到公安户籍部门,直接把一家三代甚至四代民族成分全部更改成土家族,民宗局根本无法核查。
另有一巫山官员说,只要涉及加分项目,就会有人钻空子。比如,如果有人与公安局户籍科负责人关系紧密,不排除直接从公安户籍网络系统直接把汉族改成土家族。
记者就这些问题联系巫山县公安局。县公安局拒绝接受采访,后通过县委宣传部向记者表示,他们在此事中确实存在错误,具体细节不想再说。
巫山造假“重灾区”
民宗局官员称,巫山居民的民族成分确认是个历史难题;遂有人借此改为土家族谋求加分
巫山为何会出现那么多违规更改民族成分的考生,县委宣传部的宋传勇说,他至今也没搞明白。
而在巫山县统战部工作多年、现任县民宗局局长的杨永红则觉得,当地人的民族成分问题一直是挺复杂的。
巫山,紧邻湖北省建始县和巴东。由于建始县和巴东是土家族的聚居区,所以巫山县也存在着汉族和土家族混合居住现象。
杨永红说,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后,当地居民的身份就开始变得错综复杂,不少居民认为少数民族小,落后,被人歧视,所以很多家庭不愿意写自己是少数民族。
“当时登记时也特别随意,你报什么就是什么。”杨永红说,所以在当地同一个家庭都会出现有汉族的和有少数民族的。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扶持政策。
比如,国家每年会给邓家、红椿两个少数民族乡的基础建设(建桥修路等)、社会事业(如教育、卫生)扶持资金300余万元。
“如果巫山县是少数民族自治县的话,获得的国家扶持资金至少上千万。”杨永红说。
巫山一名官员说,而要成为少数民族乡镇,当地的少数民族居民必须达到30%。所以,地方政府对更改少数民族的申请把关并不是很严。
而当人们注意到少数民族高考可以加分后,愈来愈多的人来民宗局要求改民族身份。
当地民宗局一位官员说,他们中有一些都无法出示父母是少数民族的证据,但他们会出示各种其他证据证明自己是少数民族,有人说自己的族谱上记着是少数民族,有人说自己的兄弟是少数民族,还有人说自己同村人就是少数民族。
杨永红说,尽管按国家规定,父母必须有一方为少数民族,才可更改民族身份。但当有人搬出家谱说自己从来就是少数民族,要求改回,县民宗局仍不知该如何面对。
在2007年9月,巫山县民宗局、县公安局、县监察局曾联合发文《进一步规范民族成分确定工作的通知》,强调了个人的民族成分,只能依据父或母的民族成分确定。不能向上追溯,更不能横向攀联。
县民宗局一名官员说,但收效不大。
编辑:
李志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