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无力供儿子上大学悬梁自尽
2009年08月07日 14:09半岛网-城市信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他们大部分是诸城附近村子里的农民。

“小子要开学了,得赶紧给孩子挣点吃饭的钱,今天能挣5块钱,孩子在学校就可以吃一顿饭。”

“挣一点是一点,我们就能干个力气活,又不会坑蒙拐骗啥的。要不,到哪里去找钱?”

“就这,还经常得不着钱,人家拖着不给,我们能咋办?”

于恩江的父亲从前也常常站在这群人中间,和他们一样等活,和他们一样说话。批发市场不让他们进去,冬天时,他们只能站在大门口吹风,不停地跺跺脚,捂捂耳朵。

以前,每次回家,于恩江都要特意从那里经过。有时候会看见父亲装货,他就会跑过去,帮父亲一把,然后等父亲把活干完一起回家,有时候,父亲不在,于恩江还会在那里等一会儿,希望能看见父亲的身影,一直等到天黑。

于恩江说:“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还敢不敢路过那里,我担心,我一去那里,就会流下眼泪。”

于恩江的姐姐说:“现在报纸、电视宣传得好,说念大学念不起国家可以提供无息贷款,供贫困生念大学,可在我们这儿没有一个人知道该怎么弄啊!”

现在让于恩江最难过的是,父亲离开时的样子,“他一点儿都不难受,人家说,上吊死的人一般都会吐出舌头来,可他没有,他很安静,脸上甚至有些满足。”

抹了一把眼泪,于恩江说:“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因为我还有责任,她们是我的母亲、我的姐姐,我有力气、有知识,我一定会让这个家庭因我而改变。”

于恩江还告诉记者说,父亲已经被火化了,我还没有钱给他立块碑。不过,很快,他就会靠自己的努力,赚够钱,把墓碑立上,然后在墓志铭上写着:“爸爸,儿有出息了,请您一路走好。”

◎记者手记

为他祝福,并做些什么

面对这样一个家庭,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泪水。

从那位热心读者给本报打来热线电话留下这个故事开始,我们就知道,这个故事,这个叫于恩江的考生注定和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份来自读者的信任,让我们有责任把不幸告诉更多有爱心的人,来注视这个不幸而又坚强的孩子,来关注这个疲惫而又顽强的家庭,来和他们一起承担困难的处境。

于恩江家里有7亩地,年收入近3000元。幸运的是,他们可以吃自己种的菜,剩下的钱都用于供于恩江读书。即便是这样,高中三年,于恩江依然无法只靠家里的力量把书读完,他的母校诸城实验中学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每月给于恩江185块生活补助。

这185块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于恩江吃饭和买书的问题。

于恩江告诉记者,他是这样分配这185块钱的,每天早饭喝一碗稀粥5角钱,中午吃一个馒头加一个素菜是2块钱,晚上是馒头加咸菜一块五,全天总共花费4块钱,每月按30天算,一个月于恩江吃饭只需120块钱,剩下65块钱,他会拿出15块钱买书和报纸,剩下50块钱会带给家里,为给患子宫瘤的母亲治病,给母亲治病家里已经花了7000多块,至今还有外债未还。

事实上,还有很多催人泪下的情节让人不忍卒读,请您在放下手中的报纸时,为这个19岁的准大学生祝福并做些什么吧。 文/图 记者 高明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