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背后:那些
可怜又可恨的房奴

135

2009.11.26

 
 

我已经很久没有像看《蜗居》这样一连几天一下班就猫在电脑前直到深夜了。有人说这部剧反映出房价暴涨时代年轻人为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沦为房奴的辛酸和无奈,能让很多人产生共鸣;有人说这部剧是靠美化“小三”和露骨的台词迎合低级趣味的观众。在小编我看来,《蜗居》展现给我们的,是在房价远比工资涨得快的今天欲望与现实冲撞中被扭曲的人性。不是高房价绑架了我们,而是资本时代欲望不断被激发、现实却永远得不到满足,让人本身近乎歇斯底里的病态。

 
 

邮件订阅 rss订阅 进入评论首页

不要轻率成为房奴

每一个在写字楼中拥有1平方米隔间、月月还房贷、出门坐公交、中午吃盒饭的人,都能从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有些房奴,是非理性消费自酿苦果

“从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6000,吃穿用2500,冉冉上幼儿园1500,人情往来600,交通费580,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250,还有煤气水电费200。也就是说,我每天要至少进账400”。

“奶粉要进口的,尿布要名牌的。进出都要钱,你整个儿一双向收费,比中国移动还狠啊!”

——以上就是海萍“房奴生活”的生动写照。但是,不客气地说,海萍这样辛苦的生活完全是自找的。按照剧中的描述,身为90年代中期的名牌大学毕业生,经过多年的奋斗之后,如果量力而行买一套自己负担得起的二手房或者小一点的房子而不是老想着一步到位,他们就不会一次又一次错过机会。而她在女儿身上的“高消费”,也是不理性的盲目追捧。在现实生活中,恐怕海萍这样的房奴不在少数。

 

这些房奴不止绑架自己,还绑架家人

“当你身边所有的人都在讨论房子,都在炒作房子,都在囤积房子,你要是没有一套房子啊,你就会觉得被边缘化了,你就忽然有一种恐惧感。”

“本来买房子是你跟我的事,可是看看你周围的人,哪个不是为了你要买房子在为难自己”。

——苏淳这番话,道出了很多房奴的心声和现实。中国的传统观念,拥有住房是天经地义的,没有就会不安定,心里不踏实。但是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的青年人,大部分人是不具备买房能力的,许多买了房子的小夫妻,实际上是加上双方父母,是一个家族在买房。为了满足海萍买房子的梦想,吸干了海萍父母的积蓄,拿来了海藻准备结婚的钱,苏淳因为不忍心再向父母要钱而被迫借了高利贷,为了一个房子,其实是绑架了一家人。

 

人生没必要一辈子拴在房子上

“为什么我们的人生和梦想都要拴在一个房子上呢!我们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期盼都仅仅是一处房子,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太悲哀了。”

——和海萍可以牺牲一切只为能拥有一套自己想要的房子相比,海藻的这种想法或许更健康。我们虽然无法认同海藻最后选择的道路,却必须承认,年轻是一个人在奋斗历程中最值得珍惜的资本。因为年轻,我们可以不怕失败,可以不怕失去,可以推倒一切从头再来。可是一旦我们过早地成为房奴,就意味着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围着房子转,拼命赚钱只为还房贷,患得患失只想稳定,最后真的成了畏首畏尾慢慢爬行的蜗牛了。

 

聪明的话,不要轻易去充当“陪练”

“资本市场原本就不是小老百姓玩的。但老百姓又逃不出陪练的。”

“原本在光鲜亮丽的背后,就是褴褛衣衫。国际大都市就像是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把焦点放在镁光灯照射的地方,观众所看到的,就是华美壮丽绚烂澎湃。对于光线照不到的角落,即便里面有灰尘,甚至有死耗子,谁会注意呢。”

——宋思明的这番话,说出了房奴既是这个时代高房价的受害者,也是推动者。造成如今高房价的原因很多,有各级政府房地产政策误导,有官商勾结侵占公共利益,也有公众对房子的需求量不断膨胀,互为因果,密不可分。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是不是要成为房奴,必须做出理性的选择,这样才不至于成为房市的牺牲品,不至于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蜗居》人物志

郭海藻

熟知各大品牌,没钱的时候舍不得买,可以挥金如土的时候无所顾忌,将喜欢的昂贵衣裙收入袋中。从古灵精怪的小女孩儿,换作无助堕落的小情人,多少千回百转的爱与痛,纠缠不清的是与非,谁也说不清楚。

宋思明

做事谨慎低调,明智果敢,运筹帷幄,睿智不失幽默。品味非凡,典型的成功人士,并藏着一股风流倜傥傲慢多情的魅力,可以牢牢控制住他想要得到的女人的心。可是,他爱上了一个不该爱上的女人。从此,悲剧就注定会发生。

郭海萍

支撑着三十多岁、姿色平平、学历不高,还生过孩子的郭海萍举步维艰地走下去的,是她坚定的信念和过人的毅力。善良的她其实要求的并不多,只是很难达到。但她懂得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即使困难重重也不放弃。事实证明,实实在在去做,就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

幸福不是一套房子

某网站发起了一项“幸福与房子关联”的投票,吸引了36万名网友,结果显示八成人认为幸福与房子有关,其中69.9%的人认为幸福的家庭一定该有至少一套房。

物质的丰裕,换不来精神的愉悦

“我种了20年的西瓜,到了收获的季节,硬生生的被别人收割了,凭什么呀!你家男人要是也这样,你也能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整个《蜗居》中,最有资格幸福的非宋思明的妻子莫属,她拥有了幸福生活所必须的一切物质条件,可是当她想到自己的老公正躺在别的女人床上,望着自己空荡荡的大房子,她是怎么也幸福不起来的。

 

欲壑难填,诱惑能让人走向毁灭

“一个人的伟大,并不是说你为社会作出了多少贡献,你多有成就,而在你面对诱惑的时候,懂得放弃。”

——宋思明虽然懂得这么深奥的道理,但是位高权重呼风唤雨的他,却依然抵挡不住诱惑,也没能在关键时刻理性放弃,被内心中的欲望牵着鼻子一步步走向深渊,最终把自己送进地狱。

 

懂得幸福的含义,没有房子也能活得好

日本网民oja说:“中国的土地是国家所有。国家可以随时收回土地。买的屋子也只承认土地使用权,这即是没有价值。中国人为了买一个水泥做的大箱子辛劳工作流汗。”

日本网民jj说:“幸福是自己的感受。有屋子就幸福是中国人的自豪感罢了,就是屋子=幸福=自豪感。在中国结婚时候没有屋子就不被看成有出息的人、结婚时有屋子是理所当然等,这些中国人的想法真是低水准。”

苏淳

踏实稳重、感情专一、温柔体贴,但却有些唯唯诺诺,欠缺魄力的居家好男人。他对自己的事业没有计划和野心,却在妻子决心要买房的巨大压力下,泄露了商业机密,正是这次意外让他有了重新设计人生的契机,也体现出了他与妻子海萍之间患难与共的脉脉深情。

小贝

善良心细的浪漫青年,但胸无大志,只在现状中小小地发展更新自己。他年轻而充满活力活力,即便囊中羞涩也能制造浪漫,很多时候他更像个大男孩儿。

面对完美爱情的消亡,他努力挽留,体会到破镜不能重圆的滋味,在痛苦中学习成长,选择他自己想要的生活。

宋思明的妻子

她已经习惯了顺风顺水的平淡日子,一个能力很强可以依靠的好丈夫,一个聪明伶俐人人羡慕的好女儿,虽然人到中年青春不再,但她却并没有太多烦恼和埋怨,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可危机骤生,她才意识到从前的幸福都会离她远去的时候,承受不了的打击使她体会了撕心裂肺的痛苦和嫉恨,以致近乎疯狂。

高房价时代,我们如何住得好

《蜗居》告诉我们的,是这个物欲横飞的时代赤裸裸的欲望,无奈的现实,残酷的结局。

抵制住诱惑,才会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

《蜗居》中的每个人都面临诱惑,郭海萍面临的是大房子的诱惑,宋思明面临的是金钱的诱惑,而郭海藻面临的,则是“抄捷径”解决物质生活的诱惑。。在这个城市中,每个人都被人流推着走,压力令人难以喘息,社会不公平现象,让每个人都很难保持心理平衡,试图去走捷径破坏正常规则,但是回过头去看,只有能够抵制住这种诱惑的人,才会得到真正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政府有责任帮小白领解决住房困难

对于暂时没有实力买房子的人来说,与其当房奴在经济上精神上承担很大压力,就不如去租房。矛盾的是,目前租房市场很贵,如果要舒适一点,月租也相当于买房的月供,这也让很多人觉得是在替房东养房,不如自己买。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出手,为小白领们提供一个解决住房困难的措施。住房问题不能完全丢到市场上去解决,政府有责任监管。

 

在适当的时候,买适合自己的房子

买房子是人生里非常大的一件事情,它需要用毕生精力和全部的努力来获得。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想买房子又没有积蓄,只能拿父母的钱。这是现在中国年轻人的普遍心态,也是一种病态。

毫无疑问,房子是肯定要买的,但是什么时候买、买什么样的房子却是值得自己理性思考的问题,量力而行,找准时机,才能买到房子而不至于陷入《蜗居》里海萍一家那样的困境。

 

调查

1.买房子是你人生最重大的目标吗?
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是我最大的心愿
不是,为了事业宁愿先租房,决不轻易当房奴
说不好
其它
2.你觉得本专题做得如何?
很好,看后对我很有教益
一般,权当打发时间
很烂,不知道在说什么
用户信息  
婚否  
学历  
性别  
 
   

最后,小编想说,不管有没有能力买房,都不要硬把幸福和房子扯在一起,都不必为自己的没有能力买房而焦躁。人生苦短,只要能快乐地生活,人生就不会有遗憾。

   
 

凤凰网资讯中心 | 编辑:李志题
凤凰网原创专题,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

 
往期自由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