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料:中国法院首次受理亿元空难索赔案
2009年08月12日 15:46法制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律师披露:曾遭不明身份者恐吓

◎《法制周报》记者 文峰

没有人会忘记,4年前发生的那起震惊海内外的包头空难,55条生命瞬间被夺走。因不满航空公司的微薄赔偿,部分遇难者家属开始了漫长的诉讼索赔之路。尽管索赔时至今日仍没实质结果,但波折漫长的起诉过程,让这起索赔案不可取代地成为中国民航空难赔偿史上的一个典型性案例。

3月20日,此事突然出现重大转机。32名罹难者家属向飞机制造商和东方航空公司提起1亿余元的索赔,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已对此案准予立案。32名罹难者家属的代理律师郝俊波表示,包头空难集体诉讼经历了4年多的坎坷诉讼之路,如果进入诉讼程序,将是中国法院受理的第一起空难集体诉讼,也将是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又一里程碑。

一起亿元空难索赔案,为何4年后才逐渐走入中国司法程序?遇难者家属的漫长诉讼索赔之路上,到底发生了哪些曲折的故事?

一份邮件带来的惊醒

2004年11月21日晨,东航一架庞巴迪CRJ200LR支线喷气式飞机航班从包头机场起飞飞往上海,飞机在起飞后不久即坠入距机场大约两公里的南海公园,造成机上乘客47名、机组人员6名及公园一名工作人员和一名游客的不幸遇难。

此消息一出,震惊世界。北京雷曼律师事务所律师郝俊波是关注这起事件的局外人之一,让他未曾料到的是,不久后他将成为此事的主角。

因为根据国内以往的情况,空难发生后都是死者家属与航空公司协商赔偿,而非走司法程序,并且中国的法院还未受理过此类诉讼案。但之后的一份电子邮件,让郝的想法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此封邮件来自美国加州的一个律师,对方在邮件中称,空难的发生也许与飞机引擎或结构问题有关系,而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事故飞机发动机的制造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加拿大庞巴迪公司都在当地有业务,所以,其愿意为死者家属在美国当地起诉相关公司,至于中国空难死者家属的相关工作,则由郝负责。

在这种机缘巧合的情况下,郝俊波赶赴包头寻找死难者家属,而之后发生的事情,更加显得曲折离奇。

在乘坐当地一台出租车时,郝俊波无意间从司机口中获悉,此车不久前刚接送了一个空难的死者家属。于是,在这名司机的协助下,郝俊波找到了第一名遇难者家属。(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此人姓高,其遇难的哥哥从事公安工作,当时一家人因蒙受了巨大的精神打击,一蹶不振。

幸运的是,此家人与包头当地的空难死者家属保持着联系。郝俊波顺着这个关系网,与当地的家属一一取得了联系。起初郝俊波做的思想工作很不顺利,一些家属因承受着不能承受的悲痛,不愿意再提起此事。另外一些家属则提出疑问:“连中国的法院都不会受理,美国的法院会管?”

律师遭不明身份者威胁

2005年1月份,在包头一家五星级酒店的会议室内,郝俊波和来自美国的“洋律师”在用电脑做演示,台下是数十名包头空难死者的家属。律师向家属们解释在美国法院打官司的可行性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事后,家属都签订了委托代理协议。

“我们遭受了巨大的压力和危险。”3月26日,郝俊波告诉《法制周报》记者,当晚8时许,晚饭后返回酒店,包头当地四五名不明身份人员找到他,声称其与外国律师的行为是违法的,并且威胁他马上离开此地,不准代理官司。

这些人同他谈到凌晨时分,6个小时后,包头上空雪花飘飘,空气里让人觉得有些悲凉,郝俊波与“洋律师”只好赶赴第一班飞机。当时,这些人一直跟着,直到他们登机。

“美国律师开玩笑说,如果在这里被抓坐牢,希望监狱里有暖气……”郝回忆说,当时,美国律师的相关证件被这些人收走,对方的言行让美国同行也感到了“一丝担忧和害怕”。

<< 上一页12下一页 >>
  共有评论0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周磊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