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隐身衣来了?谁看见?
2009年09月25日 08:10时代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如火如荼的隐身衣研究

隐身衣爱好者也许会收藏2006年6月23日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来自苏格兰圣安得鲁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里奥哈茨(Ulf Leonhardt),与伦敦帝国学院的潘德利(J.B.Pendry)教授,分别在这一期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阐述他们对隐身衣理论基础的计算原理。

英国的这两位科学家,各自假设了电磁波如流水般在隐身材料表面流过,完全不受到隐于其中的物体的干扰,由此推导出隐身衣材料所需的光学参数。隐身衣的雏形已悄然出现。

4个月后的《科学》杂志,美国杜克大学的史密斯教授小组再次发表论文,向世人宣告微波隐身材料的诞生。他们运用潘德利教授的理论,巧妙设计了符合计算结果的隐身材料。在他们的实验中,他们采用铜金属与玻璃纤维,创造了一卷甜甜圈似的圆环材料。探测器所得到的信号表示,微波经过圆环,恍若无物地会聚到圆环的另一侧,如若清泉石上流,汇聚于石岩另一侧一般,不留痕迹。

然而,这样的设计只能针对某个波段的电磁波,效果也离罗慕伦人的隐身罩差了许多。2009年1月的《科学》杂志,史密斯教授小组的刘若鹏与其合作者再次发表文章,将隐身衣所适宜的波段大幅度增大,但依然局限于对微波段光路的改变。一切才刚刚萌芽。

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隐身衣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地进行。浙江大学国际电磁科学院陈红胜等计算完美隐身衣所需的各种参数,并陆续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他们的阐释。东南大学的程强教授等与杜克大学进行合作,致力于提高隐身衣可使用的波段,并减低耗损。香港大学的科学家们则高瞻远瞩地开始研究“反隐身”技术。

基于里奥哈茨教授的“共形映射”(Conformal mapping)理论基础,2009年4月的《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张翔教授以及其团队发表了他们的最新发明,首次实现了隐身材料可以在接近可见光的近红外波段工作。

张翔教授小组制作了一个反射型“隐身衣”。他们在硅材料上钻很多纳米级长度的小孔,所制得的“隐身衣”覆盖于物体上,可使其背后物体不对光波形成任何的散射。时隔半月,康奈尔大学的里布森(Michal Lipson)教授小组也发出了自己的论文,宣布他们采用如出一辙的办法,所制造的隐身材料的波段更加接近于可见光。

隐身衣已经从幻想中走进我们的现实世界。科学家们为隐身衣的发展而激烈竞争,使得隐身衣的发展速度令人咋舌。从超材料兴起到隐身材料变为现实,不过短短10年时间。虽然已问世的隐身衣尚不能覆盖住一根手指,也依然无法实现对可见光的隐身。但其对于防辐射,屏蔽手机辐射等,会有许多应用意义。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时代周报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