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声扬:我们继续《时事开讲》,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2月7日在慕尼黑的安全政策会议上表示,北约应该和中国、印度、巴基斯坦,还有俄罗斯加强关系。两天之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就立刻说,中国愿意和北约交往。向来关系中立的中国和北约,未来是不是会越走越近呢?请郑先生为我们做分析。
郑先生,你看不看好中国北约未来积极交往,积极合作?
郑浩:不看好,交往可以,但是合作非常难。
姜声扬:为什么?
中国-北约关系:先交往后合作
郑浩:不是说没有前景,但是我认为从目前来看,恐怕在短期内中国和北约要想有什么合作的话,是比较难的。当然中国作为其他的组织,比如上海合作组织,如果和北约进行合作的话,还是有这种可能性的,一会儿我要讲到上海合作组织和北约合作可能更恰当。那么为什么呢?我们简单来看吧,就是北约它是一个大欧洲,一个安全军事上的组织,当然它现在因为转型,开始从一个政治联盟向安全联盟、军事联盟来转型,来结合。但是中国是在亚洲,从地理位置上就差的很远。当然我们和美国也差的很远,为什么我们和美国就能合作呢?因为美国和中国是一个双边的关系,而北约它是一个组织,是一个多边的,是一个集团,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在谈到国际上合作的时候,肯定它有几个先期条件,第一个就是有相互信任的基础,相互合作的基础,相互合作的项目,那么合作之后,你还要有相应的影响和成果。那么从现在来看,北约和中国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相互合作的基础有没有呢?我认为是没有的,几乎是没有的。当然我们交往的基础是有,你刚才也说了马朝旭,外交部的发言人马朝旭他也曾说过,就是中国和北约这几年相互交往是比较多的。但是,在合作上面,就是中国和北约不存在着相互信任的一个基础,为什么?这是一个政治上的问题,北约它是一个冷战的产物,但是冷战结束之后,虽然华约,就是当时苏联的华沙条约组织已经不存在了,北约它仍然保留下来了,虽然这种军事上的对立不存在,但是我们大家可以看到,近几年北约东扩,北约在东欧的领土上部署反导系统,最近又在罗马尼亚要部署这个系统。
然后它还通过利用军事、经济、政治上的手段,来分裂独联体国家,使得俄罗斯已经倍感受到国家利益安全上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北约组织,它仍然是对俄罗斯有威胁的。俄罗斯驻北约的代表戈辛也经常高调的来批评北约,特别是在去年,就是2008年格鲁吉亚五日战争的时候,因为北约的插手,因此俄罗斯感到非常的愤怒。几乎是中断了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国家利益、政治上的利益,特别是意识形态上的高度统一,才是北约它们组织内部,各个成员国合作的一个基础。但是我们和北约有这样的一个基础吗?我们和北约的意识形态完全不同,我们的社会制度也不一样,我们和它的价值观分享也不太一样。
姜声扬:但是有合作项目,比如说海盗维和这方面。
郑浩:没错,谈到海盗,就是打击海盗、海上维和,包括在陆地上的维和,大家要清楚,这是一个基本上的概念错误,这个不是中国和北约之间因为有协议而采取的一个双边和多边的一个合作,这是因为联合国安理会有决议,大家,所谓的大家就是北约和中国来共同来履行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而展开的一个合作。因此,它不是一个双边或多边的合作,它是一个北约和安理会、中国和安理会这样的一个合作。
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就是从项目上来看,我刚才也说了,有基础、有前提,也得有项目,维和这个项目其实也是不成立的。但是你说我们跟北约有没有合作的交往呢?交往是有的,马朝旭也讲过,这个交往包括什么呢?比方说在这几年,北约曾经派出过助理秘书长到北京来访问,前秘书长,就是夏侯亚伯,曾经在2003年的时候来过,但是当时他来的时候是以荷兰外长的身份来的。那么从2003年到2010年这7年间,没有任何北约的高级官员来过,这样的一个交往实际上是虚的,我们驻联合国的大使也曾经到北约的总部去参观,但是那是一个礼节性的交往。所以交往是有的,但是实际的合作项目是没有的。
未来会不会有这样的一种前景?我认为中国作为单独的国家,和北约要想在具体项目上合作为期很远。但是上海合作组织可以和北约进行合作,而恰恰在阿富汗问题上,也正是两个组织目前正在紧密磋商的一个内容。虽然中国方面对阿富汗的维和还持有保留态度,但是上海合作组织非常积极,它认为,因为阿富汗在中亚地区和上海合作组织很多的成员国接壤,因此阿富汗政局的稳定,直接会影响周边的国家,也影响俄罗斯的后院。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合作组织倒是有可能和北约因为某种政府的合作,当然俄罗斯它已经展开和北约的合作,比如说它开通陆上的这样一个运输线,来支援北约的运输补剂。但是,还是那句话,就是中国如果要和北约合作的话,我认为还是交往,先交往后合作。
姜声扬:好,我们去一下广告,回头我们再来关心一下中国在北约事情之后,中美事情之后,以及伊朗制裁之后,中国的一个外交的处境。各位观众,我们休息片刻,回头继续《时事开讲》。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时事开讲
编辑:
郗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