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斯比为何写《中国大趋势》
姜声扬:欢迎再度回到《时事开讲》,让我们进入第三个话题,从奈思比到奈思比。JohnNaisbitt,约翰·奈思比他曾经是一位畅销书的作家,他写过的著作包括《大趋势》,Megatrends,还有《亚洲大趋势》,MegatrendsAsia。最近他又出了一本书,叫做《中国大趋势》,可不可以请石先生帮我们介绍一下。
从奈思比到奈思比
石齐平:我想二十、三十年前,喜欢读书的人大概都会有点印象,就是你刚才提到第一本书《大趋势》,是一本畅销书。当年是1982年前后在美国,在西方世界出版的,卖了很多超级畅销书。当时还有一本书跟它同时发行的就是《第三波》,台湾叫《第三波》,大陆叫做《第三次浪潮》,大概是这么一个概念。
之后他又写了一本书,大概叫做《亚洲大趋势》,然后最近你刚才讲的是第三本《中国大趋势》。我现在回顾一下他当时写书,《南方周末》好像有他的访问。访问的时候,他的回顾,他是这样的,1982年,写那本英文版《大趋势》,1984年中文版就在中国大陆发行了。
姜声扬:两年后。
石齐平:然后又经过了十年,1996年《亚洲大趋势》也出版了。大概是中国他的名气也响了,据说在1996年的时候,有一次江泽民听说他有空,就邀请他来,聊聊,在中南海。当时1996年你记得他还有一些紧张,于是话题也就聊到两岸之间。奈思比他记得他就对江泽民讲了一句话,他说你知道,主席先生,这个台湾的故事很小,但是他们可以把它说得非常好。中国的故事很大,但是你们把它说得很糟。
江泽民停顿了一下,他说,那就不如请你来给中国说个大故事。你需要什么材料,我们给予最大的支持。奈思比说他想了一下,他没有接受,为什么?因为他觉得时机还不够成熟。又过了十一、十二年,到了两、三年之前,又有大陆的官员跟他接触了,希望他继续写,你看看《大趋势》,《亚洲大趋势》,应该是《中国大趋势》了。这个时候他跟他太太就考虑一下,因为他深入中国旅行各方面,已经有十年以上,他觉得应该有差不多的一个底子了,于是他就决定,这就是《中国大趋势》写的一个背景跟由来。
姜声扬:今天您起的题目也很有意思,叫做奈思比到奈思比,这出于什么考量?
石齐平:因为我前两个标题都是从哪里到哪里,所以第三个也要凑一个。
姜声扬:好,也可以。
石齐平:不过最主要的考量是下面的,因为刚才我的一个故事里面就提到了,三十年前,就是1980年的初期当时写《大趋势》的时候,当然目光集中在西方跟美国的大趋势。你知道那个时候邓小平刚开始改革开放,所以我估计他那个时候视野大概没有照顾到中国,这是可以理解的。到了1990年代的时候,写《亚洲大趋势》的时候,应该稍微有一点注意到了,但是他又没有深入研究,所以他自己心中没底。到了最近两三年,他发现到该写了。同一个奈思比,从三十年前没有考虑进去,到十几年前有这个感觉,但是又没写,到最近开始写,同一个奈思比,但是中国变了,所以我们说从奈思比到奈思比,奈思比没有变,中国变了。
再讲第二个很有趣,他提到1984年那个时候中文版出来了。中文版出来了,在中国大卖,所以他被邀请到中国大学里面去做演讲,很多学生拿着很多书,他一看乖乖怎么这么多不同的封面?20多个不同的封面。那个时候他说糟糕,我一块钱版税都没赚到,都是盗版。这一次,一个礼拜就卖了20万本,马上就要追加了,他说这一次应该可以赚到版税了,奈思比还是奈思比,整个中国形势变化了。
姜声扬:谢谢石先生的点评分析,也讲这个故事给我们听,也感谢您收看今天的《时事开讲》,我们再会。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时事开讲
编辑:
彭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