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文涛:山西繁峙县出了一个“侠贪”
2009年07月17日 10:06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们不容易接受一种复杂的人性

查建英:但是我们可能因为觉得奇怪是一种思维定式,以前都是一种很简化的黑白分明的这种判断,如果这个人是好人,他一定是没有任何瑕疵的这种道德高尚的人,一个坏人,他都不是人了,他就全是坏到底。我们不可能接受一种复杂的人性,他既是好的又是坏的,他既是贪的,因为我你看了你说的这个,他还立碑的,里边那种说只要心的清净。

梁文道:立碑?

窦文涛:二哥信佛。

查建英:信佛。

窦文涛:知道嘛,文道,跟你一样。

梁文道:是法友,还是。

查建英:法友,你这是。

窦文涛:二哥信佛、二哥修庙,真是古代那个修路筑庙,说政府当年要修一个寺庙政府只有十万块钱没钱了,这个工程到半截就烂尾了,怎么办,二哥一看这样让这些煤老板们出钱,把这个庙咱们修好,你看古北台寺立石碑,穆新成“胸襟宽大条条都是大道,心意情净处处都是净土”。

查建英:你看多有佛意,我想问你在修的时候,是不是说这种据说大乘的佛教里面有一个转,就向转轮转似的很重要的,就是说好像你们佛教徒最忌的是贪,贪是第一是吗?

梁文道:对,贪、嗔、痴三毒。

查建英:贪、嗔、痴三毒,但是“贪”他是反贪局长,他又这么贪。

窦文涛:他是侠贪。

查建英:但是他侠贪他可以转,把他的这种贪婪转成一种行善。

窦文涛:他不是瞎贪,他是侠贪。

查建英:是不能能够这么转,只要他行了善了。

梁文道:是有方便是能够转,但是问题是在我看来也是要有基础的一些规矩,本来就是我们要灭贪,就是佛教徒讲贪不能贪,可是问题是为什么有些人比如说像藏传佛教有求财神嘛,对不对。但是这个财神你学财神,你向财神乞钱,本来就是助长你的贪欲的,满足贪欲的。

查建英:对。

梁文道:为什么佛教徒还能这么干呢,要有前提。前提就是这个求财神的人,他是因为比如说想求一大笔横财来修庙、来帮人、来为了别人做好事,他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他是为了慈悲故。

查建英:就是积德行善是吗?

梁文道:对,你如果这样子就不一样了。

查建英:他不就把“贪”转成那个了吗。

窦文涛:二哥救过和尚,现在庙里的主持,就说要没二哥我这条腿就废了。

梁文道:怎么了?

窦文涛:和尚出车祸了,腿折了,完全是二哥包的医疗费,我就觉得在网上有些人说的话有点绝望了。就是说虽然说二哥跟他涉嫌的贪款相比,他到底拿出了多少一部分用于做好事,这个还有待考证,但是有的就说了,在有些地方所谓的不贪,你难以生存了。

查建英:对。

窦文涛:他地方上贪根错节大家就把你弄走了,既然没有办法,是不是像二哥这样,就是说你贪就贪吧,拿点钱给老百姓做好事儿,甚至更是劫富济贫这叫吃大户。

查建英:据说他最痛恨的就是为富不仁,你富不要紧但是你还不仁,据说他还打过一个处长级官员的耳光,就是那个人肯定是一个又贪而且还不做好事的恶人,所以他虽然贪,但是他积德行善。

窦文涛:对。

查建英:我就觉得他这个矛盾其实里面有一个内在的逻辑似的。

梁文道:所以这个你看这就是一个盗匪逻辑其实,什么盗匪逻辑?英国有个史学大师霍布斯邦,他写一本书就讲盗贼,他就专门分析世界各地关于侠盗的传说。

他就研究这里面的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那是怎么回事儿,他研究出来为什么这些侠盗,各地方都有侠盗的传说,他说其实注定所有的盗贼在地方上有势力的时候,他必然要是侠盗,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这个侠盗比如说这个盗贼,他过路打劫的,抢了东西,抢了回来之后他有个很重要的问题要解决,就是抢回来的东西这个货怎么散,赃物你得换回钱才行。

查建英:对。

梁文道:这时候他要很依靠地方上的人,帮他去买卖这些赃物或者什么。

查建英:等于是要打点一下,是吗?

梁文道:对,有时候盗贼需要地方百姓掩护,盗贼又需要地方百姓提供食物,所以盗贼特别是一伙山寨那种,他一定跟本地乡村的关系要特别好,然后专门对付外头的,对本地人好,所以本地就会留下侠盗的传说了。

窦文涛:你那意思是二哥跟咱们老百姓之间,是鱼儿离不开水,水儿离不开鱼的关系。咱们去一下广告,《锵锵3人行》广告之后见。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