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辉:我听文道说,抄袭的普遍在中国,你说只是在中国普遍吗?也不一定见得?像前一阵子我们看那个新闻,我是非常惊讶的,说《纽约时报》,“NewYorkTimes”一个名记者,文章也是抄的。
梁文道:对。
马家辉:当然也不是第一次发生。
梁文道:对。
马家辉:以前几年很轰动,拿到什么什么奖了,《华盛顿邮报》全部抄,还有访问什么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大学生、高材生都在抄。我觉得说,现在特别在互联网年代,这种诱惑是真的非常难避免,那中国的特别在于说,你抄了被揭发之后,不一定需要认错,就算你不管你认错不认错,也可能没有责任,不用来负责,不用赔偿,甚至不用下台的等等的,不用惩罚的。这个才是中国有中国特色的抄袭啊,这个抄袭是非常普遍。那就是说这个根源在哪里呢?我有时候会想,你在这样的气氛成长,很难不抄的,为什么呢?我们看报纸,经常看到报纸,同样的新闻出现一模一样的新闻出现在几十份的报纸上面。
梁文道:大家互抄。
窦文涛:哦,你这个香港人士就觉得很不正常是吗?我觉得应该就是这样的。
马家辉:我是觉得不大舒服。
窦文涛:就应该是这样的。
马家辉:而且文涛啊,像你这个节目啊金牌节目,这十年,十一年来,我们看到之后,有多少的电视台抄你这个节目啊,《锵锵3人行》啊。
窦文涛:是吗?包括卖性药的是吗?不都是这种形式。
马家辉:我觉得在这种耳濡目染的气氛中成长,活了一年、两年、三年之后很难不去变成说,把抄袭完全习以为常,甚至觉得说我抄你是给你面子啊,是有这种想法。
梁文道:或者不一定是抄,有时候比如说拿你的东西,也不跟你说一声,就比如说最常见就那种杂志,或者书,搜我们几篇文章。
马家辉:是啊。
梁文道:然后后头就说我们版权是没问过作者,他还很负责任,作者如果看到了,可以写信来收取(版费)。然后有些报纸我根本不想给它,它就把我香港发的东西拿过去,但是这种种东西跟前面讲楼塌,这些里面的态度问题是一样的,就是我们做事儿的不仔细。
窦文涛:对,不靠谱。
梁文道:不认真、虚假、不靠谱,最近才有本书,开始在英国很火,卖得很好的一本书,是以前英国一个企管顾问,这个人哪是个老外,在中国干了10多、20年,他干什么工作?他专门帮外国公司打进中国市场,专门来帮双方怎么谈协议啊、签约啊等等这些事儿。结果干了10多、20年,他觉悟了,不干了,写了一本书,叫做《中国制造的代价》,那么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就把他10多、20年来的见闻总结起来结论就是,跟中国人做生意,你永远没办法相信契约,跟中国人厂商定的东西,你永远没办法保证它会按逐条件做成。
窦文涛:没错。
梁文道:中国做的一切你都不能够百分百的相信。然后他在这本书最后的建议,大家赶快去越南、印度、其他地方,这个中国制造的代价太高了。
窦文涛:我真是,我真不明白生活里真是老碰见这样的人,你比如说我说我装个窗帘,我说我要遮光的,对吗?我说遮光的,我就说什么叫遮光?就白天也像黑夜一样,能全遮光,北京那边,我发现南方好像又比北方好一些,就北京那边“好、好、好,没问题”。最后发现完全那个大白天,我就看着完全不遮光。他说,会有20%的光。
作者:
锵锵三人行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