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亮:天文学对所有文化都产生了影响
2009年07月28日 10:04凤凰网专稿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正在加载中...

传播焦点

何亮亮:《时事亮亮点》今天的第二幕“传播焦点”我们来看一看各地的媒体是如何来传播、来报导,而受众又是怎样来接受,怎样通过媒体来观测日全食这个事件的。

电视网络直播是观日食重要渠道

解说: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22日在中国上演,许多民众为了抢看这难得一见的天文奇景,连平常不常注意天象的民众,也赶搭这一波日全食风潮。日全食之所以引起公众如此大的兴趣,在于充分利用了电视网络等传播平台,实现了双向互动,现实体验从而增加民众的参与兴趣。普通民众观测日全食的兴趣与科学家不同,不是为了解答高深莫测的科学迷题,而是为了体验一种神奇的观测历程。当太阳的光芒被月球遮住,天空亮度骤降,气温随之降温,观测者为这一罕见而美丽的天象变化所震撼。在这次日全食观测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通过电视网络媒体合作,在上海、武汉、重庆、西藏等地设置网络视频直播点,第一时间将日全食的完整变化情况呈现给观众,使更多无法亲身体验科学美丽的民众享受日全食的神奇。

日全食奇观掀起科普热

解说:这次难得一见的日全食也给公众上了一堂很好的科普教育课,更掀起一股天文科普热,很多市民带着便携式望远镜和观测工具,欣赏这次天文奇观。在香港太空馆提供天文望远镜和过滤镜片等专业观测工具,(Zhouye)人员在现场进行观测知识的指导和讲解,在台湾就有高中生自发的到现场承担义工,用道具向小朋友解说日全食的原理和变化过程,也有母亲教育孩子一边观测一边记下太阳变化,机会教育。贝利珠、钻石环、初亏、食既、食甚等专业天文词汇,一夜之间成为人们交谈时频繁使用的词语。

北京上海等地的中小学生也以此为契机展开知识讲座,以及实地观测,等一系列丰富的天文科普活动,在校园掀起了学习天文知识的热潮。日全食的发生也为科学研究、观光旅游带来机遇,许多外国人不远千里飞到中国亲眼目睹这个天文奇景,还有一些天文爱好者不惜花巨款搭乘航机在云上追至。

媒体盛宴民众节日

何亮亮:上星期日全食我想起了几个字就是(“天象示意,世界无恒”音对),当人们面对这样一个五百年一遇天文奇观的时候,我想去观测的话,大概有三种方向或者是三种渠道。第一种渠道就是直接到那些能够看到日全食的现场,当然会用一些简单的工具直接去观测,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就是在天文台,特别是在有天文台的地方,在天文台的协助下使用一些稍微高级一些、更好一些的工具,而且有天文代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做一些解说,这样来观看。

第三种数量最多的我想还是那些在家中或者在办公室,总之是在有电视机和电视网络的地方,人们通过这样的方法同步来观测,虽然不是在现场观测,但是也能够通过现代化传播的手段,特别是电视和网络来观测这次五百年一遇日全食的奇观。

比方说在印度媒体就做了这样大量的报导,因为五百年前就不说五百年前,就算是五十年前印度的媒体都没有今天这么发达,实际上印度的媒体大发展就是在最近五年,印度的电视、广播、电台到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有了迅速的发展。这一切就给了印度民众,很多民众还是从自己印度文化的角度来观测日全食之外,更多的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他们完全是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或者说是人类共同这样一个眼光来观测这次试验。

而且还有航空公司不失时机的组织了追日的飞机,就是沿着日全食的线路,小型的飞机来观测这次的日全食。在中国大陆也有这样的情况,各地的媒体像北京的中央电视台几个频道,都在做不停现场的直播。北方的一些地区因为纬度比较高,他们连日偏食也看不到,但是北方的一些电视台或者是用南方电视台的信号,或者用中央电视台的信号,也组织了同步转播。

这次日全食能够经过的省区,像西藏、四川、重庆、湖北、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这些地方的电视台更是卯足了全劲,各出奇谋。他们提前做好了准备,虽然日全食最长能够看到的这个地方,最长时间也就是6分多钟,不到7分钟。但是人们为此做的准备,恐怕早超过了6个月,所以各地电视台是精彩纷呈,当时电视机也不断切换镜头。

以我自己的观察,我觉得上海东方卫视是做得最好的,他们很巧妙利用电视技术、电视手段,在一个屏幕上他们可以出现四五个不同地方的,从四川到湖北,到江苏,到浙江的韶山,当然也有上海本地,不同时期的日全食的镜头。就使得我们能够一目了然的,当然还要配以专家的解说。

从这次日全食引起的广泛轰动,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我认为是意义非常大,特别是当青少年们,特别是那些孩子们,虽然现在暑假可是他们还要做功课,他们要做大量的、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做的一些功课。

网络时代的科学普及

何亮亮:其实孩子们从小,天然就会对天文学有兴趣,哪一个孩子,我们自己也是一样,从小谁不是看着天空,看着天上的星星、月亮长大的。而中国的文化里又有着非常丰富天文学的内容,我们说的只是像民间传说嫦娥追月,天狗吃太阳,也就是日全食等等。

但是现在很可惜就是孩子们更多的兴趣,他们除了要做很多工作,家长也是没有办法,要督促他们上更多补习班,为了要上好的学校。可是孩子们天生兴趣就被抹煞了。放了学,他们更多的时间可能就是打游戏机,要不然就是看动漫。其实天文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科,虽然我也不是天文学家,但是我觉得孩子们应该多学一些天文学的知识,不仅学校应该有一些普及的知识。其实据陈建生院士说,中国大学里设天文学系的院校还是太少。

从这里我又想到了一个,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学校,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们要去设那么多房地产管理、金融管理,更不要说工商管理,学媒体的也非常多。一个孩子,如果他对天文学,他经过这次日全食,他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他就应该去读天文学。因为天文学实在是太吸引了,而且国家也需要这样的人才。

当然我不是说大家都去学天文学,我是说,如果通过这次日全食有些孩子,他们萌发了对天文学浓厚的兴趣,家长就应该鼓励他们去学天文学,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而孩子们,他们成长过程当中,因为天文学不是在中学就可以学的,我们说小学、中学时代只能看一些科普书刊。但是到了大学,高考的阶段就可以考虑是不是应该学天文学,大学里应该设立更多天文学系,培养更多这方面的人才。

其实中国有相当好的科普刊物,比方说《天文爱好者》,这是一本拥有几十年历史的科普刊物,我以前就看过这个刊物。正是通过这个刊物得到了很多天文学基础知识,这本刊物现在还在发行,每个月还有几万本的发行量,算是不错了。虽然它远远比不上时装、体育、军事的杂志,但是它能够惨淡的经营,能够在读者当中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我相信通过这一次日全食事件,像《天文爱好者》这样的刊物,很可能会获得更多的读者,也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因为类似《天文爱好者》、《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科普刊物越多,它的水平越高,它的受众越多,也就反应了一个国家进步的水平。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时事亮亮点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