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橄榄”在哪里
2009年12月10日 09:10潇湘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近日,重庆社科院多位专家联手完成了《重庆市社会各阶层状况调查分析》。专家认为,重庆目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呈“倒丁字型”。(12月9日《重庆晨报》)

社会结构一般有两种比较典型的形态,一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这种结构有庞大的社会中间层;另一种是顶尖底宽的“金字塔型”结构,这一结构中,极少数人居于社会的上层,绝大部分则处于社会的下层——而“倒丁字型”结构是“金字塔型”结构的一种变形,其处于较低社会位置的群体比重较大。

重庆一城的情况,固然未必足以表征整个中国的现实,但就眼下的现实来看,其结论显然是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底层群体过多;民生难题多;社会消费率低;阶层流动性弱,政府承载的责任与压力较大,已是不争事实。我们曾一度以为,蓝领或白领群体的形成,是中国“橄榄”萌芽的喜讯。遗憾的是,伴随着“干得多挣得少”的现实,是劳动力价值的低估,以及生活重压对新兴中间阶层的削弱——结果导致我国基尼系数与经济总量一起上升。数字的背后,就是本该成为“橄榄”的那部分群体,生成了“倒丁字型”中的一横。没完没了的加班;柴米油盐的紧张,教育、医疗、住房的挤压……原来,一切“白领”、“金领”、“中产”,“精英”等美丽标签,不过是舆论贴牌的误会一场。

我们的中产阶层长势不甚喜人,易宪容先生曾一针见血地说,其原因不在于民众的知识教育水平、个人能力以及拥有财富的多少,而在于培厚中产力量的制度——看这种制度安排是扩张民众生活权利的空间,还是抑制、甚至是剥夺。比如说底层向上流动的自由、公民私权的神圣性,暴利领域对劳动所得是否长期蚕食……凡此种种,只有相关制度保持对中产的友好与公正,我们的“橄榄”才会发育正常起来。

必须承认,政府在这方面其实也着力不少,比如提出共享理念等。但就社会构成来看,只有继续为底层群众的上行道路寻找突破口,“倒丁字型”结构才会得到真正改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宋桂芳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