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就怕贼惦记”的廉租房困境
2009年03月20日 07:39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支持茅于轼,廉租房就该没厕所

作者:宋桂芳

近日,自称“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知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廉租房应该是没有厕所的,只有公共厕所,这样的房子有钱人才不喜欢。”茅于轼的这句话在互联网上激起千层浪。有网友认为此建议是杜绝富人入住廉租房的最佳办法,也有网友倡导穷人也有享受独立厕所的权利。(3月19日《信息时报》)

茅于轼先生说了一句大家都不爱听的大实话。穷人不爱听,因为这个建议貌似剥夺了独立厕所权;中等收入的人不爱听,因为茅先生从来就反对建设经适房;富人也不爱听,因为没有厕所的廉租房买过去连放租都困难。为了表达这个大家都不爱听的观点,先生还“出卖”了一位“月领高薪却通过特殊途径买到经济适用房的发改委领导朋友”。遗憾的是,我们大多义愤填膺地误会了茅先生的意思,将其“廉租房观”等同于“不让大家住的舒畅”。

如果说“地摊食品应该拒绝豪华包装”,相信这个观点没人反对。毕竟,地摊和专卖店不是一个层级,价廉物美才最重要,没有人期待公交车站旁的小摊上会出售金装银裹的鸡蛋饼。同样的道理,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也不是一个层面的事情,不能要求保障性住房又便宜又敞亮,还装修得像宫殿一样。我们之所以对茅先生的观点很有意见,根本恰在于社会对保障性住房认识是错位的。这种错位原因有二:一者,现象上看,因为经济适用房既不经济也不适用,弄得和商品房一样,甚至宝马奔驰者排队购之,坏了风气;二者,本质在于对“住有所居”理解有偏差,居住权与房产所有权没有厘清,政府在保障性住房政策上曾经长期理念含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改为“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就是一次实事求是的纠偏。

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时候,主要的就是应该大力建设廉租房;而廉租房作为保障性住房,就是应该满足最低线要求,功能简单,空间狭小。如果廉租房宽敞舒适得和商品房一样,那么,对于其他住不到廉租房的纳税人来说,显然有失公平,等于大家帮少数人买了商品房;而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这是很伤害效率的事情:既然廉租房住得很好,谁还会想去买商品房?政府责任是有限的,兜底制度不是阿拉丁神灯,至于有没有厕所、有几个厕所,这是健康正常的房地产市场应该思考的事情。

值得反思的是,如果一个社会大部分人关注保障性住房问题,且大部分人希望保障性住房量多而美好,就不能仅仅从理念错位上去分析,恐怕还有楼市倒逼的因素在作祟。作为保障性住房,无论是经适还是廉租,按理应该是少数人关心的事情,大多纳税人应该觉得“没有厕所”类提法更趋于公平。但是,我们都愤怒了,都气愤得很——这不正是一直买不起商品房、又希望住得安逸的公众的自然反应吗?

茅先生的“廉租房观”在香港其实就是现实,但在我们看来,他错了,错得不轻。据说眼下楼市正在回暖,又据说房价开始逆势上扬。我在想,有一天,当我们真正能够心平气和去理解茅于轼先生的“廉租房观”,我们在房子上恐怕就不会有如此多的迷茫与忧伤。

下一篇:鹰远:中心城区应有廉租房容身之地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徐琼   编辑: 贾思玉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