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净身运动”无力为民众习惯性流俗净身
2009年01月13日 10:16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打印

有时候,现实往往比电影更有趣。元旦刚刚过去的这几天里,全国各大知名门户网站都在重要位置刊登了一封致歉信,态度诚恳,言辞恳切。网民们在“检阅”这些致歉信的同时还不忘打趣地比较一下各大网站刊登的致歉谁比谁真诚。冯小刚的贺岁片刚刚下线,他们就迫不及待地要把“网站致歉”打造成现实版的《非诚勿扰》。

在此之前,为期1个月的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启动,国务院新闻办等7部委联合执法,已经连续公布了两批存在“大量违反社会公德、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低俗内容的网站名单。新浪等各大知名网站均“榜上有名”,原因大多是由网民自行上传内容的频道存在违规色情内容,同时在接到举报后“删除不及时”。

看似真诚无比的致歉信贴出了,但谁又能相信网站的致歉信有多大的力量可以控制这些低俗内容的传播呢?如果我没记错的话,2004年相关部门就打过一场声势浩大的清理网站色情内容的“人民战争”,只不过那时候主要针对的是网站从业者自己传播的行径。后来大大小小的网络净身活动又开展了几次,可惜总也不能彻底清洗干净。互联网2.0时代的来临,技术的进步使得网民们有了更多的途径来传播那些不健康的低俗内容。所以,这次整治的对象除了互联网本身,还指向了那些作为传播者的网民。有鉴于此,有关部门呼吁在加强政府监管和互联网的社会责任心之外,网民也要有高度的道德自觉来抵抗低俗之风的侵扰。

可网民的道德自觉能抵抗他们不流俗吗?乐观地看,反低俗有着雄厚的民众基础,在短时期内清理网络低俗内容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能否在长时间内保持洁净的网络空间却不是一件乐观的事。当低俗内容在网络站点之间乐此不疲地穿行时,它至少提醒我们,低俗之风是有一定根基的。我们可以管制互联网靠低俗内容博取点击量的行为,却管制不了人性中复杂的欲望。况且,当物质性的富足不能弥补精神性的财富缺失时,低俗之风还会像幽灵般在我们身边游荡。

几乎和互联网反低俗同步进行,国家广电总局也下发整改令“严打情感节目低俗风”。与互联网上不得台面的内容相比,各大地方台及卫视情感类节目走向“感情造假”的误区赚取收视率。真情实感被“收视率风向标”殖民,一些电视台催生出了一群专编故事的“情感专业户”。电视低俗之风不止于此,2009年即将投拍的谍战剧因为情节雷同、格调不高,也遭到了广电总局的批评。

虽然广电总局反低俗行动赢得舆论普遍好评,但事无巨细的管制能否突破电视界“一泛滥就低俗”的瓶颈?当年“辫子戏”泛滥,“皇阿玛”低俗了;后来涉案剧泛滥,警方形象低俗了;现在谍战剧泛滥,反特英雄也被低俗化了;选秀节目同样如此,从2005年开始,两年时间里大量涌现的选秀节目就陷入了谄媚观众低级趣味的恶性竞争,观众厌倦了各卫视大同小异的面孔和拿腔作调的气氛。为什么低俗化一直尾随着我们?其中自然有收视率效应下盛行的跟风原因,但是进一步思考,跟风猛烈是否是因为电视节目的创作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创作空间不够舒展呢?是我们管制的太多还是压抑得太久?

如果从根源上寻找我们习惯性流俗的病灶,不难发现,经济基础能够决定上层建筑,却不一定能够决定文化品位和道德情操。“仓廪实而知礼节”,知礼节的不一定就是精神贵族。许纪霖在《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里指出,贵族精神的支柱是教养、责任和自由。教养和责任并不是一时一地就可以培养起来的,而自由又意味着“不仅要追求不受强制的权利,而且要有政治参与的自由和内心的自由。”当人性中“原始的兴趣”非理性地迸射出来,单一的管制无法创造出阳春白雪的向心力,强势的权力下也不一定能成长出精神贵族。所以,我们不妨以开放的自由来抵制低俗之风。

当章子怡和未婚夫在加勒比海群岛的沙滩上享受日光浴的照片曝光后,中国数万网民严厉斥之低俗。可事实上,却很少有网民反思:是自己毫无节制的窥私欲低俗还是章子怡的日光浴低俗?在欧美的度假圣地,日光浴是司空见惯的事,当这种生活方式嫁接在另一种语境中时,我们却无可救药地低俗起来。如果我们的阅历足够丰富,如果我们的心态足够阳光,如果我们的文化足够开放,那么这些躁动的网民就不会再用自己固有的传统文化和思维去评判章子怡的沙滩照。在这一场观览沙滩照的视觉盛宴中,缺失的“教养”使我们只能习惯性流俗。

无疑,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浪潮中,习惯性流俗并不能保护我们获取到高品质的精神食粮,所以,主动抵制低俗才显得更为紧要。但是,在找到了低俗的文化根源后你会发现,以一种活动或一种命令来抵制低俗之风,规模再大也是一根拐杖。做不了精神贵族,丢了拐杖之后,众人依然有可能倒下去。大浪淘沙,时间也许是筛除低俗的最好武器。

陈方

网民   净身   流俗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陈方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