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美国的中东战略与伊朗核问题发展
2007年08月14日 08:27光明网投票数: 顶一下  【

四、伊朗核开发的国内支撑因素

伊朗总统的立场基本反映伊朗民意和执政高层的整体主张。2005年中期,正是伊朗的民众以高投票率推举内贾德上台任总统。迄今,尽管美国的高压政策和部分国际制裁已经影响到了伊朗国内民众的生活质量,而使内贾德的支持者在2006年12月的地方议会和专家会议选举中落败,但支持总统的民意基础仍在。2006年以来,很少公开露面的伊朗精神领袖、也是国家的实际一号人物哈梅内伊数次发表强硬声明,抨击美国的高压政策,表示伊朗决不屈服,将要斗争到底。在核问题上,哈梅内伊的言辞与内贾德的言行并不矛盾。伊朗总统地位次于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和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拉夫桑贾尼,是伊朗第三号人物,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决策权有限。如果没有幕后执政高层的大力支持,其刚柔并济、以刚为主的立场和举措无法实施。在借重核问题展开对美斗争方面,并非总统一人一意孤行、孤军奋战。伊朗总统反映的其实是整个国家的立场和意志。西方传媒关于内贾德执政地位不稳的诸多评论,不乏夸大和炒作成分。美国也不否认一直设法策动伊朗的反政府力量发起配合行动,并煽动伊朗国内的民族对立(伊朗国内的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等数量也不可忽视),但这些活动收效微乎其微。

伊朗的核开发具有两方面的交叉考虑。它既是战略目的也是对美斗争手段,伊朗根据情势的发展而调整两者的着眼分量。一方面,伊朗借助核问题,根据美伊关系的冷暖缓急,抓住美国的困境和弱点,与美国进行周旋,力求从美国那里获得安全保证、与美国展开直接对话、进而实现关系正常化、完全融入国际社会。历史回顾也表明,核问题作为伊朗对美斗争工具的一面非常明显。在克林顿执政后期,美伊关系转暖的势头强劲,核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尽管2001年1月布什政府执政后大幅度调整对伊政策,把伊朗重新视为邪恶轴心、流氓和无赖国家,但之后两年多,伊朗一直没有放弃寻求同美国缓和关系的愿望。在美国对阿富汗战争中,伊朗实际给予阿富汗的北方联盟(美国的倚靠力量)以很大支持;伊朗对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是拍手称快的。但也就在2003年,当伊朗看到布什政府铁了心要推翻伊朗现政权后,也针锋相对、虚与委蛇,在核开发方面坚持强硬言行至今。另一方面,美国对伊朗的高压愈强、伊朗愈没有安全感,获取核技术乃至核武器的决心就越坚定。伊朗看中的是拥核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战略威慑力,不仅可以抵消来自美国的安全威胁,伊朗的综合国力也将在大中东执牛耳。

伊朗的核开发进程可能比预想的要快。近年来,欧美国家分析伊朗要掌握高纯度的铀浓缩技术,可能需要5-10年时间,而且核武器的制造以及最后的导弹装载与发射也需要时间。但伊朗不时宣布掌握有关核技术的重要进展,比如伊朗总统2006年宣布伊朗掌握纯度为3.5%的铀浓缩技术,(*2006年4月12日《国际在线》文章,《伊朗宣布已经成功掌握铀浓缩技术》)并建设重水工厂;2007年4月,他宣布加开3000台离心机,并要增加到5万台,伊朗铀浓缩进入规模化和工业化生产阶段。尽管伊朗有虚张声势的一面,国际社会似乎不应以常规思维看待伊朗的核开发能力。伊朗必定会加大立足自我开发的力度,必定会通过“黑市”等各种途径获取核技术。伊朗和巴基斯坦“核弹之父”阿卜杜勒·卡迪尔汗引导的核技术黑市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双方开始接触的时间之早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想,而且伊朗已经通过黑市交易掌握了浓缩铀的全部技术。(*Feb28,2007.APNEWS.US)。伊朗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周期可能比预期的要短,并不排除进行某种形式的核试验可能。其实,国际社会对朝鲜核试验的进度也存在过严重误判。

伊朗的核开发声明合法但似乎不合情理。伊朗一再声称其铀浓缩活动与朝鲜谋求核武器的核开发迥然不同,它完全用于和平目的,不用于制造核武器且并不违反核不扩散条约。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也为包括美欧在内的国际社会所认可。但同时要看到尽管伊朗受到制裁,需要进口大量成品油,但伊朗仍是最不面临能源短缺问题的国家。因为伊朗的石油储量仅次于沙特,居世界第二,天然气储量仅次于俄罗斯。在这种情况下倾注国力进行核开发,某种程度上不能不引起狐疑。再者,即便伊朗单纯着眼于和平利用核能,它可以通过向有核国家购买适度的浓缩铀用于核发电,而不必执意通过自己的艰苦开发获取浓缩铀。伊朗所利用的正是国际法在无核国家如何获取核燃料方面的一些盲区,特别是利用了有核国家迄今未能就此问题统一立场的灰色地带。

五、伊核问题可望维持“斗而不破”

英国水兵事件发生后,关于伊朗核问题发展的参考矢量基本没有发生改变。在处理该事件方面,当事各方或相关方如英国、伊朗、美国、以色列等都非常谨慎,调门很高但下手很有分寸。伊朗并非惯于冒险的国家,在核问题风起云涌的时候,伊朗主动此次出此招数,说明了伊朗高层内部的底数和信心。伊朗同时非常清楚,与2003年3月之前的英国已经迥然不同,英国反对动武。伊朗也没有把事情做绝,始终留下许多余地。实际上,美国对伊朗的全面打击和手术打击都不可行,一旦开战就身不由己。年初以来,当事各方相当谨慎。布什政府此前宣布严厉打击伊朗在伊拉克的势力,同时也严格限定了打击范围,那就是只限于在伊拉克境内,丝毫没有向伊朗境内伸展。伊朗则对美国在伊拉克境内的针对伊朗行动也非常克制,关键时候退一步,避其锋芒。布什政府今后还会考虑谈判这条道路,客观上,也只有这条道路可行。进,能体现一个国家和政府的战略意志;而某些关键时候,退,同样可以体现一个国家和政府的战略智慧和战略意志。布什所谓没有退路、否则全盘皆败的担忧并非不可改变。

在中东和伊朗周边,除伊朗的盟友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哈马斯与伊朗保持战略协调以外,多数国家不希望伊朗成为有核国家。以色列自不待言。海湾地区的沙特、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国家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长期以来就对伊朗具有原教旨主义色彩的什叶派政权抱有戒心,担心伊朗的宗教输出影响其国内的什叶派穆斯林,威胁其政权稳定,但慑于伊朗的国力而言辞低调。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被颠覆后,伊朗在中东坐大;一旦伊朗掌握核武器,必将进一步地严重改变中东的力量对比。所以多数阿拉伯国家对伊朗的核开发活动实际是反对的。但埃及、土耳其等地区大国态度相对暧昧,实际在观察伊朗核问题的进展以及西方的反应,并相应调整自己的核开发计划。作为盟友,美国实际默认对两者的核开发。

尽管存在差异,国际社会尤其是大国在反对伊朗开发核武器方面立场是一致的。英、法、德、意等国一方面坚决反对伊朗谋求核武器,同时也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朗动武,极力避免欧洲南翼再度陷入更大的深渊。从经济上看,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欧洲国家与的经贸联系和能源交往密切,德国是伊朗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欧洲的波斯人也占相当数量。欧洲的对伊朗政策必然与美国存在很大差异。1979年以来,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和围堵基本没有停止,并通过达马托法等法案划定限额,名义上制裁向伊朗投资的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但实际上,美国无法阻止其他国家与伊朗的经贸交往,反而坐失许多经济和能源发展机会。伊朗是俄罗斯势力范围的重要延伸,影响到俄南部安全屏障及其对中东、中亚、外高加索地区的推进,况且俄与伊朗的经贸和军事合作也很密切,因而俄反对美国对伊朗动武。当然,俄罗斯同时一贯在中东两面下注,它也看到动武将使美国面临更加巨大的战略困难并导致国际油家大幅度飙升,对于能源储藏非常丰富的俄罗斯而言,这并非没有好处,因而关键时刻俄罗斯的态度仍然需要观察。

六、美伊战略缓和并非不可期待

伊朗核问题最近出现不少戏剧性变化,急缓势头同时存在。4月,有消息说在伊拉克被扣押的5名伊朗外交官将要获释,伊朗方面表示谨慎乐观。2007年4月中旬,国际原子能机构证实伊朗在纳坦兹的核设施中安装了1300多台离心分离机,并开始向部分离心分离机中注入用于铀浓缩的六氟化铀气体。4月19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表示,伊朗这一举动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国际制裁。随后的4月20日,美国国务院表示欢迎欧盟将同伊朗就伊核问题举行的新一轮会谈。同时,英国依然不希望局势恶化,4月21日,英国驻科威特大使斯蒂沃尔特表示,英国继续反对以武力解决伊朗核危机,不反对伊朗和平利用核能;为了伊朗能安全使用核设施,英国还愿意提供帮助。

伊朗核问题存在三种前景:以美国为首推动联合国对伊朗发动升级制裁、通过类似于朝鲜模式以和谈方式缓和危机、美以孤注一掷武力相向。考虑到有关方面的国家利益,对伊朗的制裁也将在一定限度内,成效有待观察。只要不涉及石油禁运,伊朗回旋的空间依然很大。客观而言,美国打击伊朗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2003年,美国要么先从伊拉克入手,要么先从伊朗入手,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和优势,然后一起进行战后梳理。尽管可能面临更多混乱和难题,那仍是动武的最佳时机。那时伊朗进行的战争准备和动员非目前可比;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理由还没有被彻底揭露,同样的理由仍然具有很大欺骗性。以色列极力鼓噪美国动武解决伊朗核问题,但当前巴以局势微妙而复杂,两国都面临极大的政治变数。从自身处境、国家实力看,以单独对伊朗动武是不自量力,强硬言辞也多是总理奥尔默特等人的政治姿态,而且说法经常变化,前后矛盾、底气不足。(*2006年10月21日,中国新闻网文章,《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访俄后暗示可能对伊朗动武》)美国允许以色列“单挑”的可能更小。(*新华社记者章磊2007年4月2日文章,《美国以色列双双否认动武》,文章提及: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4月1日说,有关以色列和美国联合袭击伊朗和叙利亚的计划是毫无根据的谣言。)

2006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之后,不管布什政府愿意不愿意,其政策都已经感受到民主党的重要制约和影响。民主党不仅强力敦促政府明确从伊拉克撤军的时间表,而且已经开始就此付诸斡旋行动。2007年4月4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率领国会代表团访问黎巴嫩之后前往叙利亚访问,并与叙总统巴沙尔举行会谈。布什对此深表不满,指责佩出于党派利益,违背政府意愿而前往一个“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访问。但以民主党为主要民意基础、借助国内反战声势,佩洛西不为所动。佩洛西此次高调出访,在中东问题特别是在对待两伊和叙利亚政策方面,彰显与布什政府的差异。佩洛西也传达了一个强烈信号,正如美国国内各界人士强烈呼吁的那样,布什政府应该改变对伊朗和叙利亚的政策,接受两国一直以来对美国伸出的橄榄枝和交往善意,因为这将是帮助美国摆脱中东困局的苦口良药。据称,佩洛西接下来还要访问伊朗。

早在2006年11月中旬,布什政府的两个铁哥们、英国首相和澳大利亚总理的口风就已经发生发生明显转变。希望美国借助伊朗和叙利亚的力量解决中东困局。(*2006年11月15日《中国日报》文章,《布莱尔称解决伊问题重在中东呼吁伊朗叙利亚起作用》)。当时,伊朗方面很快接上了话,其总统内贾德表示,如果美国改正其行为,伊朗将与美国举行谈判。美国的一些战略智囊也高调赞成让叙利亚和伊朗参与,布什政府一度表示加以考虑。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布什模仿克林顿在执政后期大幅缓和与伊朗的关系,那么美国在中东和其他地区面对的许多重大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其实,美国在伊拉克等问题上与伊朗进行的羞答答的私下交流一直是存在的。布什政府完全可以顺水推舟、借坡下台,将其与伊朗的私下接触公开化并借机调整政策。

尽管布什政府为捍卫执政理念,轻言退却或实施战略转型仍有难度,但考虑到2008年的美国大选即将来临,布什可能没有过多精力关注中东诸问题,同时为共和党利益考虑,也不排除布什在选举前为迎合选民而对其中东政策作出重大调整的可能。美国对外政策仍面临调整契机和方面,柳暗花明的转变不难出现,球其实在布什政府一边。美国与伊朗之间该较量的已经差不多了,从某种程度上看,美国和伊朗处于战略缓和的前夜,布什及时刹车、适时后退,战略上还来得及。一旦双方尤其是美国作出切实让步,伊朗核问题和双方的关系都将出现大幅度缓和。如果布什任内做不到这一点,伊朗核问题可能要继续走走停停,被拖延到2008年美国大选之后,新的美国政府与伊朗政府着手解决。实际上伊朗也有寄希望于美国新总统的考虑。

2007年4月22日截稿文章原载2007年8月《西亚非洲》

文本来源:光明观察

<< 前一页12后一页 >>
作者: 杨鸿玺   编辑: 李新爱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