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3战斗机简介
2009年02月20日 17:29凤凰网军事 】 【打印已有评论0

60年代中,和苏霍伊,雅科夫列夫设计局一样,米格设计局也想用在机身上加升力发动机的方式来改善起降性能。他们搞了一种原型机来验证这个想法,该机机体侧面看上去和MiG-23一样但有三点不同:用三角翼,机身中部有向下的小发动机,进气道入口处用半圆调节锥(和法国的幻影机一样)而不是用竖板调节,该机代号MiG-23-01,1967年3月首飞。试飞的结果是令人失望的,西方给该机的别名叫“非教徒”(faithless),米高扬等人也确实对她丧失了信心,关键是那台小发动机只在起降时有用,在飞行时没用,它不但占据了机体内用来放燃油的空间也使得机身下不能放挂架。最后此型被放弃了,苏霍伊设计局也停止了类似的Su-15改型的发展,只有雅科夫列夫继续研制后来搞出了Yak-38舰载机。

编号“231”的MiG-23I是MiG-23的首架原型机

在停止了三角翼+升力发动机的原型机后,设计师们集中全力发展采用变后掠翼的MiG-23-11原型机。当时从MiG-21所用的发动机改进而来的R-27发动机已经做好,1967年4月10日变后掠翼原型机首飞成功(机翼设定在16度后掠角)。在两天以后的第二次试飞中,试飞员就成功地飞了所有的三种后掠角。试飞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试飞员在他的试飞日志上大书:“哇!从16度角飞到72度角!这是第一次!棒极了!”根据在试飞中发现的问题,重新设计了机翼(增大了机翼面积。),改良后的原型机试飞了97次,极为成功。1968年11月6日米高扬签发了试飞总结报告,该机迅速通过国家鉴定,被批准大批量生产。

改型机种

MiG-23历经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也就有三种主要的改型:S,M,ML。

S型即最初生产型,装了推力更大的R-27-F2M-300(静推力6,900公斤,加力推力10,000公斤)发动机,火控电脑,红外传感器等。新的雷达当时还没做好,只好先装MiG-21Bis上用的老货,这样一来就只能挂近距半主动雷达制导或红外制导空空导弹了。其他武备有内装23毫米双管机炮。机身后部有四块减速板,垂尾根部有减速伞舱。腹鳍很特别,是折叠式的。和原型机在外观上不同在于垂尾后移。此型仅从1969年中到1970年底量产,共生产了50架。其中有一种安装4个外部挂架的MiG-23SM改型。

预生产型

M型是主要的生产型,也是生产装备数目最多的MiG-23改型。该型改用了R-23-300(静推力8,300公斤,加力推力12,500公斤)发动机,头部重新设计以容纳新雷达,可挂装不同的半主动雷达/红外制导的空空导弹,典型外挂是机翼下的挂点挂中程空空导弹(共2枚),进气道下的2个挂点用复合挂架来挂4枚近距格斗导弹,机身下部中线挂架挂一副油箱。当然也可挂不同的对地攻击武器,机内燃油总量4,700升同时可再外挂三个790升副油箱。此型的出口型叫MF或MS型,换装了较老的雷达火控电子设备和较差的发动机。所有这三种改型都先后被用于中东和阿富汗战争中。

MiG-23M“鞭挞者”-B的原型机

MiG-23M“鞭挞者”-B是第一个生产型系列。它在1972年装备部队,使用的是101千牛加力推力的图曼斯基R-29-300涡轮喷气发动机。由于使用了这种更轻的发动机,机翼相应地前移0.61米。其他变化包括可动机翼段的弦长加大,后机身变短,背鳍变小。

约在1975年出现的MiG-23MF和MiG-23MS“鞭挞者”-E是MiG-23M的出口型,MiG-23MS采用的是加力推力100千牛的图曼斯基R-27F2M-300涡轮喷气发动机,用较差的“木鸟”火控雷达(发展型)代替了MiG-23M的萨波菲尔23D-Sh“高空云雀”,未安装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或多普勒导航系统。

MiG-23MS

从1978年,作为MiG-23M的补充,出现了MiG-23ML“鞭挞者”-G。这是一种改进的较轻型飞机,从外表上看,她和前几型不同处只是垂尾面积减小,实际上内部几乎所有主要装备都被更新了,整机性能提高不少。首先换装了新发动机,推力加大;新型前起落架;换装了新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重量较轻的萨波菲尔-23ML雷达,机头下装有安装TP-23M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吊舱;去掉了一个机身内的油箱,整机重量亦有所减轻。该型在1976到1981年量产,并大量出口。1985年苏联空军使用的“鞭挞者”-B和“鞭挞者”-G截击机约有2,000多架,就数量而言,上述改型机仍是俄罗斯截击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局设备

米格-23飞机是前苏联第一种重型战斗机,其外形脱离了米格战斗机机头进气的传统样式,改为两侧进气,得以在机头装大直径天线的火控雷达,实现了超视距攻击。采用变后掠翼技术,改善了起降性能和增大了航程.4个机身油箱,两个机翼油箱,最大机内载油量为5750升,机下可挂3个800升副油箱。进气道及喷口可调节,在起落架后的机身两侧有接头,可装助推火箭以缩短起飞距离。

装一台“高空云雀”J波段雷达,搜索距离85公里,跟踪距离54公里。雷达罩下有仪表着陆系统天线。机头上部座舱风挡之前有偏航传感器,右侧有攻角传感器。右侧翼下挂架前部圆筒形整流罩内和垂尾翼尖罩内可能装有电子对抗设备。另外还有装在机头下的激光测距仪、“警笛”3雷达告警系统、多普勒导航设备。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沅沅   编辑: 张学勤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