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6月25日凌晨3时,011基地飞机零件厂召开“抓革命、促生产”祝捷大会,零件厂职工情绪高涨,在喧天锣鼓声中工人们抬着机翼主梁——刚刚加工完成经过热处理完毕的、还十分烫手的主梁送到主席台上,向大会献礼!
此时,歼6Ⅲ飞机大零件已按计划在6月25日备齐。飞机试生产工作向下一道工序转移,工作重点转到飞机部件厂。然而到了飞机部件厂阶段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部件厂是011基地最大的工厂,但是为了贯彻“山、散、洞”的建设原则,工厂建设得非常分散。工厂车间与当地农村交织在一起。为此只能加强调度、加强协调。
月15日凌晨2时,部件厂调度告急:在铆接前机身的时候,发现飞机油箱导管与发动机油管对接的紧固接头缺失,最好在3小时内送到,否则机身铆接工作只能停止,无法按时交付。基地生产组得知后立刻驱车赶到40千米外的标准件厂,问清这种紧固接头是由沈飞厂一位老工人加工的,这位老工人来到三线后一直在宿舍。随后基地生产组的同志立刻前往工人宿舍找到这位老同志,这名老工人立刻带着基地生产组来到车间,说:“我知道总有一天会来找我的,我在老厂是专门车制这个接头的,到三线几年不造飞机用不着我,现在三线造飞机了,我也要做些贡献了。”而这个紧固接头之所以难以制造,是因为当时我国航空工业全部采用国际米制标准,只有管子的螺纹仍保留英制标准。老工人师傅说:“我早有准备,从老厂来的时候带来一只127牙齿轮,一把英制螺纹车刀,现在用上了”当夜,老师傅加工出了所需要的紧固接头,基地生产组立刻将接头送到部件厂,让飞机铆接工作顺利完成。部件厂立刻向011基地报告,011基地也向航空工业部报告,三线制造的第一架歼6Ⅲ飞机部件按时完成!8月16日,011基地在飞机部件厂召开“抓革命、促生产”大会,将生产气氛再次掀到高潮。
1970年8月16日,部件厂连夜将飞机部件发运到2千米外的总装厂,由于运送的道路还没有修好,道路凹凸不平。运输工人小心翼翼,一路将部件送到了总装厂。
当时虽然总装厂已基本建成,但是辅助设施、道路等都尚未竣工,但总装厂早有思想准备,飞机部件一到,立刻展开总装工作。
8月17日,总装工序开始,首先将前机身、后机身、左右机翼四大部件对接,然后进行全机水平测量,均符合设计要求。在对各部件结构全面检查时,发现大小故障143条,这些故障均可在总装过程中逐步排除。然后进行全机称重,飞机重量在规定范围内。当即,给这架飞机定为歼6Ⅲ第30001号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