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6,半个世纪的传奇(五):决战战斗机歼6Ⅲ
2009年11月13日 16:11航空世界 】 【打印共有评论0

由于飞机系统复杂、分工细致、工作量很大。而生产准备必须按部就班,一环扣一环。因此在歼6Ⅲ的试制过程中,生产准备尤为重要。歼6Ⅲ飞机的产品蓝图,折合标准页(8开)共36000页,需要重新绘制底图供晒蓝用。绘制蓝图的工作由飞机设计室承担,但飞机设计室刚刚组建,人手不够。生产组就组织基地各厂抽调工程技术、设计员183人集中到飞机设计室,展开绘制蓝图大会战。大会战从1969年11月初开始,设计师人员加班加点争取每一分钟时间,不分昼夜地突击,终于在1970年2月结束。用4个月时间完成了蓝图绘制工作,晒印15套份,分发各生产厂使用。

歼6Ⅲ飞机是当时我国生产的先进歼击机,动力强、设备密集、结构复杂,绝非靠早期传统手工敲敲打打能够完成的。如果011基地从标准样件开始做起,1970年要生产出歼6Ⅲ基本不可能。为此,沈飞厂为011基地新厂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帮助新厂完成了标准样件、模线、样板等,飞机制造正式进入生产准备阶段。

1970年2月,011歼击机生产基地的30个工厂中,由于基本建设的进度参差不齐,形成边施工、边试产、边生产的局面。基地生产组考虑到飞机生产的前、后工序,生产周期比较长,因此同意飞机制造厂的飞机设计室发放歼6Ⅲ飞机的产品制造图纸,以便工厂工艺设计、备料和投产。而生产组跟随生产流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度解决。

生产准备完成后,试生产正式启动,各厂开始投料,整个011歼击机生产基地掀起了生产高潮。而试生产开始后,问题不断暴露出来。 

先是原材料不能及时供应。在各工厂接到生产图纸后,开始积极备料准备投产。但是原材料不能到厂,部分车间因为缺料不能开工。原因是飞机工厂根本没有材料仓库,没有材料周转储备,也没有设材料保管员。而011基地生产需要的原材料由基地仓库统一运送,但是材料发放制度没有建立,连仓库新建的库房都没有房顶,大批飞机制造用料堆放在露天。为此,只能临时让库房负责人员保证及时向工厂发料。

随后歼6Ⅲ飞机达零件生产告急。飞机由上万个零件组装而成,其中最大、最难、最复杂的部分俗称“一根骨头十根刺”。“一根骨头”指机翼主梁,每架飞机两根;“十根刺”指机翼前梁、元宝梁、4框横梁、丁字梁、“八一”接头、30框结构、33框结构、天窗骨架、作动筒和起落架。这些大零件除了起落架以外,全由飞机零件厂制造供应。然而零件制造厂缺工艺装备、样板和机翼主梁毛坯,工厂处于停工待料阶段。为此基地生产组的同志只能奔波协作制造工装的工厂蹲点催促。

而飞机机翼主梁是飞机最主要的大零件,有主梁就有飞机,没主梁就造不出飞机。而主梁毛坯是上海供应的,而前去上海催货的011基地生产组同志到了上海才知道,锻压主梁的协作关系非常复杂,生产周期很长。主梁材质是先由抚顺特殊钢厂炼出钢坯,然后发送到大连钢厂由5吨自由锻锤开坯成方锭,再运到上海经12000吨水压机压成主梁毛坯,再运到贵州011基地加工。全程5000多千米,周期两年以上。为了生产急需,011基地生产组只能包机将已有的主梁毛坯空运到贵州。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