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6,半个世纪的传奇(五):决战战斗机歼6Ⅲ
2009年11月13日 16:11航空世界 】 【打印共有评论0

文/彩虹熊

决战战斗机歼6Ⅲ(下)

自从歼6歼击机装备部队后,该机推重比大、火力强的特点,很受部队欢迎。不过对于苏联而言,米格-19只是一种过渡歼击机,因此没有进行太深的挖掘就淘汰了,其实该机还有很多潜力可挖。例如飞机机身设计最大速度能够承受马赫数1.6,但是实际上发动机提供的动力令飞机只能飞到马赫数1.335。通过提高发动机推力,歼6飞机还有进一步提高飞行性能的潜力。而且当初米格-19开始设计时,空空导弹技术还不很成熟,而在六十年代,空空导弹已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机载武器了。因此空军提出进一步改进歼6飞机,沈飞厂从1968年准备改型设计。1969年2月,空军、三机部在空军第11航校联合召开歼6、歼7改进改型工作会议,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歼6改进的战术技术要求,并确定601所、空军一所和空军部队派人参加改进改型工作,新改进的飞机称为歼6Ⅲ歼击机。

改进的歼6Ⅲ歼击机于1969年8月5日首飞成功,通过试飞,飞机最大速度达到马赫数1.5,各项飞行性能大幅提高,空军非常满意。而歼6Ⅲ飞机还为当时空军领导作了精彩的飞行表演,在表演结束后,时任空军司令员的吴法宪说:“可以包打天下”。

随后,歼6Ⅲ飞机于1970年就开始大批量生产,当年生产303架。

然而歼6Ⅲ当时还未能进行最基本的试验,首次飞行后没有进行充分试飞。更没有验收定型,匆忙投入生产,这带来了严重的质量问题。空军在后来开始接收沈飞厂制造的第一批歼6Ⅲ飞机16架,在飞行后检查发现,进气道内有铆钉掉下,把发动机叶片打坏了。在16架飞机中,有9架进气道内掉铆钉打坏了数台发动机。而歼6Ⅲ飞机在高空加力改俯冲时,机尾罩有烧伤,平飞大速度9次,8次烧伤。在应急转换操纵的时候,液压操纵出现迟滞现象,使驾驶员措手不及。飞机故障这样严重,当然不能再飞了。而制造的歼6Ⅲ飞机已有成品303架,除了少数交付空军试用外,大多数仍停放在工厂停机坪上不能出厂,已出厂的飞机只能返厂修理。为了挽救这批飞机,沈飞厂组建技术攻关组对歼6Ⅲ飞机进行技术攻关。

沈飞厂进行技术攻关

其实在首批歼6Ⅲ飞机生产出来后,就有4架飞机已经出现掉铆钉的问题了。但是当时没有引起重视。开始阶段认为掉铆钉不是设计原因,而是工艺问题。就在工艺上采取措施,铆钉掉一个补一个,掉两个补两个。后来又认为可能是因为铆钉为铝制,强度不够,因此改用钢制铆钉,但是仍旧没有解决问题。

随后,沈飞厂开始对歼6Ⅲ飞机新加装的鼻锥锥体进行研究,测量锥体形状、直径大小,前后伸缩位置对进气道气压和振动的影响。经过多次测试,测得没有鼻锥的歼6原型进气道喉部负压为0.4235千克/平方厘米,加装鼻锥的歼6Ⅲ飞机进气道喉部负压为0.4409千克/平方厘米。歼6Ⅲ的进气道负压比歼6原型大了4%。

<<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