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探访中国军迷群体:游走于国家安全边缘
2009年03月24日 12:43新华网-国际先驱导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军迷们如何“长大”?

自从新世纪网络不断加速发展以来,军迷群体不断膨胀。但在这十余年间,现役军人与专业人员由于职业要求等原因加入的比例很少。在多为业余爱好者的情况下,每年又都有随着成长被事业和家庭生活转移开的资深军迷。这使得军迷队伍在近些年整体上一直呈现“长不大”、“难提高”的现象。

许多人都开始注意到,对网络军迷,需要在保护其爱国热情的前提下进行善意引导。其实,带有官方色彩、显得生硬的“引导”,不如“开发”更加贴切。正如总理与网民的互动一样,国家在军事决策上对网络军迷的“开发”,主要办法可以按当时的军事透明度,加强与网络军迷的互动。互动将使军迷在了解情况后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并提出宝贵的民间建议。2007年美国出台的《21世纪海上合作战略》,就在制订过程中吸收了网民意见。随着中国军事透明度的提高和战略决策支持体系的完备,未来中国网络军迷在不涉及国家机密的前提下与军事部门实现互动未为不可。

国际先驱导报见习记者漆菲发自北京最近热映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在互联网各大军事论坛上被讨论得如火如荼。除了探究剧情和人物之外,最受关注的恐怕是剧中足以以假乱真的道具:日军95式坦克、美军M4谢尔曼坦克,甚至连炮塔都可以360度旋转……经热心军迷挖掘,这些道具其实来自成都双流永安镇凤凰村的一家民营企业。让人备感意外的是,所有制造仿真坦克的这些手工操作的工人们,绝大多数都是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

军迷常被看作“很热血”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不断现代化与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军迷们的故事各有千秋,在采访中,许多军迷不断强调这个爱好给自己带来的视野上的愉悦以及世界观上的无限满足。或许,可以用国外对《孙子兵法》的翻译“The Art of War”来解读军迷这样的情感。

执着与迷茫

徐杰来自军人家庭,父亲是一名陆军军官。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很早就对各种武器装备如数家珍。虽然大学的专业是贸易,但爱看军事类书籍——这个被他称之为自己的“唯一爱好”从未断绝。在某个外贸公司打拼后,由于“实在没兴趣”,他毅然辞职,进了一家综合类网站做起了军事编辑。

作为长期关注军事的“资深军迷”,徐杰对这份工作可谓手到擒来。“喜欢上论坛的军迷最关心的是中国军队建设和装备,”所以他在主题策划上会偏重这一方面。由于长期接触的人大部分属于军迷,徐杰也俨然非常了解军迷的类型。

在他看来,现在网络上的军迷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家庭或者朋友就是现役军人或者与之相关;二是课业不是特别紧张的学生将其作为闲暇时的爱好;三则是由于关注某起突发事件而对这个领域产生兴趣继而延伸下去。

“可不能小看这些军迷,有些人比内行还要内行。”徐杰感叹道,他的一个朋友是一个地道的“二战迷”,只要拿张地图此人就能跟你娓娓道来各地发生的战役,双方将领甚至战果。“但是他的本职工作跟军事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作为某网站军事版块负责人的他,最头疼的就是“涉密问题”。曾经有报道指出美国的《中国军力报告》中,相当一部分内容竟然来自于中国军迷们在网上发布的信息。徐杰认为这些东西不会是“无意识”的,这就要靠论坛的把关人去掌握了。

谈到将自己的爱好能与工作结合,徐杰承认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但更多的还是满足——“这份工作能够让我轻松解读别人看起来很复杂的军事事件,又结交了一帮好朋友。”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唐毓瑨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